創業苦滋味 張海明最知道

2016-09-19 作者/季晶晶

創業苦滋味 張海明最知道圖片
張海明是1980年代率先在美國創業的首批華人留學生之一,他的美國電子材料公司(AEM)曾三度入選「全美成長最快民間企業前500強」。他說,創業維艱,所幸自己有一顆不安於現狀的心,敢於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侷限。 一般人對張海明並不熟悉,但從日常使用的手機和電腦,到太空船和衛星,都有可能使用AEM研發生產的保護晶片。 1953年出生的張海明,原本在大陸廣東一家國企擔任副廠長,因不安現狀,25歲報考華南理工大學,成為該校首批招收的50名研究生之一;碩士畢業後,他想出國深造,但阮囊羞澀,只揣著300美元便搭機赴美。 為在異地求生存,他和太太蔡麗接過許多辛苦差事:送報、做導遊,做裝修工,也在餐館端過碗盤。 1982年,他獲南加州大學獎學金,才開始攻讀材料科學博士。 33歲時,張海明加入知名企業京瓷公司,擔任高級主管;在此之前,他是荷蘭飛利浦公司美國研究中心工程師和專案負責人。雖有出色的研發能力,也獲得快速擢升,但張海明知道,因文化和族裔背景使然,他頭頂上那塊玻璃天花板始終不動如山。 他於是在加州開起電子材料公司,初期業務是為其他公司擔任提供電子材料或元件的技術顧問。他先以低價從工業設備拍賣會上買回的二手名牌機器上陣,降低創業成本;再靠熱情和才華,獲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朱普康的青睞,朱普康不僅拿退休金投資張海明的公司,還為他引薦許多業界大老。 儘管如此,從科學家、工程師轉變成行銷業務代表和企業管理者仍是痛苦過程。他以研發者最了解自己產品的心態,即使英文不夠流利,仍四處拜訪客戶找生意。現在,他已跑過上千家企業,蘋果、聯想、富士康都是深交多年的客戶。 但創業的磨難何其多:他推銷自行研發的電子材料,被客戶丟進垃圾筒,受到羞辱式的待遇;業務行銷陷入困境時,被逼到使用利率高達19%的信用卡付帳;曾幾乎傾家蕩產的與人打官司;公司帳戶一度只剩200美元。張海明說,其實自己當初是「無知者無畏」。 所幸經過鍥而不捨的努力,AEM逐漸在激烈競爭中出線,是首家入選「全美成長最快民間企業前500強」的中國旅美學人企業。 張海明2001年帶著團隊返回大陸二度創業。他表示,秉持AEM「銳意創新,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是他能把握機遇、創造成功的最大密技。 追求創新不能沒有新知支持,為此,他堅信終生學習,40年來每天都讀書到半夜12時,通常是「管理學、市場學方面的書籍,也有美國商業周刊推薦的暢銷書」,體現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我一生都在為創業做準備」。
作者介紹
春季線上加盟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