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製造業 實體經濟走向

2016-01-08 作者/大陸新聞中心

電子商務+製造業 實體經濟走向
「電子商務必須要與製造業結合起來,尤其是跨境電商與製造業的聯合,將成為“中國製造”在全球崛起的新工具,這是中國實體經濟的未來。」原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工程院院士潘雲鶴表示。 新華社報導,潘雲鶴6日在杭州舉行的首屆浙江信息經濟發展論壇上做出上述判斷。2016年將是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實體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傳統行業去庫存、去產能任務艱巨,供給側結構改革存在巨大空間。 「傳統供給側與需求側信息的不對稱,意味著生產者不了解市場需求量,這就造成了生產過剩。除此之外,傳統製造業技術含量低,產品升級慢,以及大規模量產的生產方式,都導致產品庫存積壓。」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樊會文說。 參與論壇的專家表示,電子商務等信息經濟特點之一就是根據訂單精準生產、有效供給,它是一種「個性經濟」,靈活進行個性定制改變了傳統生產線和生產方式。其實,「個性定制」早在10年前就已經成熟,之所以沒有得到推廣,就是因為企業都習慣了批量生產的模式。 潘雲鶴說,若將製造業結合電子商務,新型生產方式將得到巨大發展。浙江一些製造企業已經開始走上了「網際網路+」發展之路。位於浙江諸暨市的潔麗雅集團是一家大型毛巾生產企業,借助網際網路實現了從「F2C」模式(即從工廠直接到消費者)向「C2F」模式(即終端消費者對工廠的訂制)轉變。 該公司電商部總經理鐘儒林說:「我們一直在想,毛巾賣給誰了?他是怎樣的人?能不能根據他的需求來生產毛巾?網際網路數據庫讓這一切變成了現實。」目前,潔麗雅毛巾線上銷售占國內毛巾產品線上銷售的25%左右,分額全國第一。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說,新的消費體系是基於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新業態之上,未來消費群體具有高度的自我認知。「製造業等實體經濟要走出現階段所面臨的困境,有必要利用網際網路這一基本的基礎設施和商業體系,引入消費者和個性定制角度,重新配置供需之間的關係。」高紅冰說。
作者介紹
2025夏季加盟展
增加你的品牌影響力!
立即撥打專線:
02-2746-9797
(客服時間:AM9:00~PM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