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加坡老曾記看台灣老店的新生命

2015-02-26 作者/李培芬

從新加坡老曾記看台灣老店的新生命
就像台灣的鹽酥雞一般,新加坡也有類似的熱食零嘴,那就是油炸咖哩餃,過去我也曾在專欄中介紹過這個故事,那就是老曾記。 老曾記是新加坡知名的小吃品牌,經營了二、三十年,只是第二代不願接手,即將吹起熄燈號,而韓權元先生則是吃了十年老曾記的熟客,他是人人稱羨的銀行主管,眼見老店即將走入歷史,竟然放棄了銀行高薪工作,花了20萬新幣(約合400萬台幣)買下老店的品牌與技術,踏上中年創業之路。 一開始新加坡報紙都是以趣聞的方式報導韓權元買下老曾記,也就是說沒什麼人看好,但是老曾記交到韓權元手上,他立刻著手「老店新開」工程,首先透過商業設計,將老曾記品牌整體包裝,從企業標誌到店舖外觀內裝都煥然一新,緊接著將所有店舖製作與服務流程標準化與自動化,做到不需老師傅,就連新手也能炸出好吃的咖哩餃,然後連鎖經營,做大經濟規模。 目前老曾記擁有60家連鎖店,年度營業額為4千萬新幣,已授權國際經營,在馬來西亞、印尼、大陸都有分店。 其實老店不必然要成為連鎖店,特色經營,僅此一家也不錯,但是人會老,口味會失傳,依據我輔導老店的經驗,許多店的問題是生意太好而不是生意不好。 你或許會認為生意太好怎麼會是問題,可是若每天四五點起床採買,忙到晚上十二點以後才能上床睡覺,週而復始幾乎全年無休,這種日子過上十年賺了幾千萬會不會有想停下來的感覺,人會累,不是嗎?! 或許你又會說,多請一些人不就好了,其實老店之所以成為老店,都是背後一雙推手辛苦打拼的結果,十八般武藝全繫於一人,加上擔心員工偷學了出去,所以凡事一把抓,誰說他沒有請人,我曾親眼目睹員工晾在一邊,老板捲起衣袖洗碗的情景,連洗碗都不放心,遑論其他。 只有一家店,也要標準化,大部份店舖經營者都沒有建立系統,事事靠人,就必須事事親力親為,標準化也能保留控制配方或技術的過程,建立分工的架構,工作才能分層負責,老板才不用被釘在店中。 過勞、老舊化、新顧客走不進來、第二代不願接手,是侵蝕老店生機的四大障礙,需要正是專業輔導,不必成為連鎖店,但一定要學習連鎖店的標準化與經營模式,延續老店新生命,就要踏出再學習的腳步。 智慧庫:1.老店要不老;經營現代化。 2.活到老、學到老。  工具箱: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老店輔導小組」,義務協助諮詢專線:02-25235118#113   
作者介紹
創業加盟線上展
增加你的品牌影響力!
立即撥打專線:
02-2746-9797
(客服時間:AM9:00~PM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