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長會客室/文化.原創 讓琉璃工房發光發熱

2015-07-15 作者/白婷

品牌長會客室/文化.原創 讓琉璃工房發光發熱圖片
1987年,家喻戶曉的金馬獎與亞太影展最佳導演張毅與影后楊惠姍,從正值顛峰的電影圈急流勇退。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逆流下,他倆把畢生積蓄與精力全投入烈焰與融蠟中,開創了琉璃工房。 經過多年苦心品牌耕耘,如今琉璃工房不但奠定琉璃在中華文化的地位,富含中華文化特色的設計更屢獲歐美國家級博物館典藏肯定。 我們從品牌的角度來看現在琉璃工房除了工藝創作外,在兩岸經營藝廊、琉璃博物館都相當有聲有色,這幾年更跨足生活餐飲和動畫。 台灣文化一路走來,從跨足兩岸市場到進軍國際,我與張毅一起採討對於「品牌」一詞,如何有著融會古今,貫通東西另一番見解。 品牌行銷 策略布局 我常說 「台灣想做品牌,但依然搞不清楚品牌為何。」 品牌發展有三種完全不同的策略:奢侈品策略、時尚策略、性價比策略。 擅長策略操作的LVMH集團,也會混合使用不同策略,但品牌核心定位始終不變,只是在不同品項或產品線使用不同策略,例如找來Marc Jacobs,以其浪子形象吸引新客群,與草間彌生的合作則是走時尚策略。 台灣品牌在述說品牌本身時,則往往缺乏一致性與內涵,常發生「想不清楚、說不清楚、做不清楚」的窘境,用市場來定位品牌,廣告採時尚策略,定價走性價比策略,策略混亂。 我認為台灣也有發展品牌的條件,而且奢侈品、流行或實惠路線皆可。 張毅說,「中華文化成為奢侈品牌完全沒有問題,走流行品牌也可;但也許因為代工背景,品牌有很多錯誤的發展的方法。」 文化底蘊 堅持自我 事實上,無論一個品牌還是一個民族,日新月異的世界裡,不盲目跟隨,敢於堅持自我的底蘊,才是立足之本,但如何做出來呢?其實只要搞清楚「我是誰」,想清楚、說清楚、做清楚!不只是產品,品牌也就有了一致性的個性跟靈魂了。 如同台灣創立、上海生根發芽的「琉璃工房」以其富有中華文化特色的「中國印」匾額,而顯得獨樹一幟。 「事實上,我們幾乎是這裡唯一一家能用中文標明身分的文化創意品牌。」經過20多年的發展,琉璃工房可以驕傲地宣告,透過中國人的手,可以做出頂尖的琉璃藝術品,和世界各國相比毫不遜色。 對在地企業來說,想要建立品牌甚至走上國際,同樣可以應用這套奢侈品策略,因為與其掙扎低價戰,在地品牌更應該要走有效的原創策略,必須效法精品,在所處的市場中把目標設得遠大一點,才能和大眾配銷、折扣、「低價」公司所推動的通俗化策略互相抗衡。 外界相當好奇,琉璃工房為何能持續不輟地推出創新作品,同時又能不斷成長?
作者介紹
春季線上加盟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