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經營/張凌雲 跑步哲學 精算投報率

2015-07-31 作者/吳曼筠

智慧經營/張凌雲 跑步哲學 精算投報率
瑞銀台灣策略投資部董事總經理張凌雲,在波士頓大學經濟碩士畢業後,旋即投入銀行業工作,累計在金融業界投入22年的時間。今年49歲的他,長期以來幾乎沒有時間讓自己好好休息,在金融業競爭的高壓形態下,最喜歡的紓壓方式就是運動。 張凌雲平常為了健康,會做長跑練習,偶爾也騎自行車、上健身房。一談到運動,張凌雲眼角都藏不住興奮。過去雖然也打高爾夫球,但現在已經鮮少從事這項運動。因為高爾夫一打就是四小時,這對時間掌控嚴格的張凌雲而言,太過耗時了。他提到這麼多運動當中,最喜歡長跑,「因為跑步能消耗最多熱量,而且投資報酬率最高」。 愛跑馬拉松 培養耐力 總結過去多次全馬、半馬的參賽經驗,他分析,馬拉松是一項需要時間、耐力培養基本功的運動,如果練跑的時間不夠長、累積里程數不夠多就無法進步。有些運動雖然可以靠聰明才智提升技巧,但長跑卻是必須扎扎實實地練習,成果如何是騙不了人的。 平常在戶外練習跑步,他說,這也是一種督促自己的方式。因為在乎外人眼光,無論如何都要繼續跑下去。 在乎形象的張凌雲,談起跑步,也有很多體悟。 「如果想跑得快,就單獨啟程;如果想跑得遠,就兩個人一齊出發」。這樣的道理也適用在事業上,企業成就不是一個人所能打造,有時候也必須等等其他人,備齊所有人的努力才能打出一手好牌。 工作時喜歡全力衝刺,該下班時也好好放鬆。雖然在職場上拚勁十足,但張凌雲不喜歡當最後一個下班的人。因為這樣不僅對公司其他部屬帶來壓力,長時間工作,也無法發揮最佳戰力。 比起晚下班,張凌雲更喜歡早起。已經維持每天四、五點起床運動的習慣十來年,早起的時間,不僅可以讀書,整理思緒,還可以預留時間把公事想得更周延,並將工作狀態調整到最好。 換位思考 凝聚向心力 張凌雲說,自己當主管並沒有太多哲學,而是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賴,盡量做到換位思考,讓部屬了解公司決策方向訂定的意義,凝聚向心力。 自任職14年的貝萊德離職、轉戰瑞銀,張凌雲坦言不想再賣客戶基金產品了。因為理財顧問一個人需要替上百個客戶客製化理財投資,實際上顧問一天下來所能分配的時間相當有限。 現實環境下,又必須考量只有當客戶購買新的商品,銀行才有利潤產生,因此理財顧問的時間分配不可能均等。 這對張凌雲而言有些矛盾,因為銀行的利益有時會與客戶衝突。但他不認為這樣的現象應流於個人責備論,或將道德操守無限上綱,更要想辦法解決基本面問題。 張凌雲原先想自行創業,希望能以管理費的營利模式,取代商品販售的手續費模式。 沒想到瑞士銀行找上張凌雲,他直覺這與他欲創業的方向很像,瑞銀已經具備成熟的IT系統分析資產配置及損益狀況,不僅可以分擔理財顧問的工作量,還可以將投資警訊做得更到位。因此瑞銀成為張凌雲下一個施展抱負的起點。 轉戰財管 歸零再出發 他的這項決定,讓很多人訝異。從基金轉戰財管,原先在貝萊德累積14年的經歷,都必須從零開始。但他更要向大家證明,銀行獲利也可以與客戶投資目標不相違背。除了做「對的事情」,也要盡量改變現況。 許多銀行會替客戶設下停利停損點,張凌雲認為這對投資心理來說不太合理,因為賺錢對投資人而言容易接受,一旦賠錢,投資人通常不願意停損,而是等待下一波反彈。透過瑞銀的財富管理機制,他希望能帶給顧客更適合的投資配置建議。 由於就職單位是瑞銀的新創部門,身為主管也得有識人的能力。在金融海嘯過後,台灣投資人的財富已經慢慢增加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但財富管理的比例卻在下降。張凌雲說,不只是投資人,很多金融從業人員也被這一波浪潮擊倒,因此現在還能存留在業界的人,經過挫折洗禮仍能屹立不搖,這樣的理財顧問正是張凌雲想找的人。 他談到瑞銀要開啟「財富管理」之路,需要的是資深的理財顧問,而經歷金融海嘯洗禮後的從業人員,相信更能沉穩應對金融世界裡的波動,且更能同理心應對客戶量身打造的投資需求。
作者介紹
創業加盟線上展
增加你的品牌影響力!
立即撥打專線:
02-2746-9797
(客服時間:AM9:00~PM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