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緊一家人──專訪如糬佳珍葉伶郁

2015-11-09 作者/張芳瑜

捏緊一家人──專訪如糬佳珍葉伶郁
葉伶郁(1982-)中文系畢業,個性活潑、喜歡和人面對面說話,於是選擇能與人群接觸的職務,先後任職遠東飯店銷售業務以及紐西蘭留學公司遊學營領隊;而後因哥哥自親戚手中習得麻糬製作手藝且決定創業,便辭職成為哥哥的創業伙伴,一同經營「如糬佳珍手工麻糬」。 幾近三十歲才轉職投入食品銷售的葉伶郁,其實非常喜歡原先能和人們互動的工作,會走上創業路全都是為了哥哥葉政暐,「因他工作不順,於是回到彰化親戚開的麻糬店當學徒,五年後學成,決定回台北開店,但他木訥寡言,需要一個能幫忙賣麻糬的幫手。」抱持挺自家人的心情,葉伶郁發揮過去在五星級飯店學到的業務經驗,主動去電公司行號,詢問有沒有設攤機會,勤跑戶外擺攤,如園遊會、市集、傳統市場等等,「直接跟客人面對面,告訴他們我們的麻糬是用什麼食材做成的?特別在哪裡?才能讓客人安心。」 和家人同創業 老技藝變出新花樣 雖然自家的手工麻糬是學自彰化老字號店家師傅之手,但葉伶郁和哥哥其實是承其基礎開創新品牌,「傳統麻糬吃來很甜,但我們因應現代人追求健康,在花生、芝麻等傳統口味上降低不少糖分。」除針對老店口味做變化,兄妹倆還一起構思新產品,例如開發內餡包奇異果、草莓、芒果等水果的麻糬,讓顧客不怕吃了發胖;或是以黑糯米揉製成深紫色的麻糬皮,比白糯米皮更不容易胃脹氣,照顧那些愛吃麻糬又怕腸胃不適的客人。 開發新產品是葉家兄妹攬客的方法之一,不過他們也有「守舊」的一面,始終堅持食材的新鮮、製程的衛生,要讓顧客吃到食材天然滋味;葉伶郁舉花生麻糬為例,「外皮精選西螺的糯米,吃得到米的原香,內餡則是將花生磨好再拌糖粉、鹽而成的乾餡料,直接包入Q軟外皮中。吃的時候內餡會掉滿地,其他家可能會用豬油讓餡料緊密、不散落,我們的卻更可以吃到食材最原始的味道。」 她也分享了一段趣事,曾有位非常愛吃手工麻糬的巴拉圭留學生,上網搜尋按圖索驥找到店裡來買,甚至當家人遠從巴拉圭訪台,還特地帶來店裡一嘗,和過去當業務時相比,她覺得現在更像是在交朋友。 肩負銷售壓力 為了家人哭完再戰 創業滿三年,生意總是夏季淡、冬季旺,賺的利潤頂多只能打平店租和葉伶郁一個人的薪水,多賺了才給哥哥,母親則是從來沒有領過錢。過去身為企業員工,壓力來自於老闆的要求,如今葉伶郁則是心慌萬一生意沒做起來該怎麼辦?衝刺銷售的重擔幾乎由她一肩扛起,「以前遞出去的名片職銜是五星級飯店業務,出入談case坐計程車,來往的客戶、廠商都給你基本的尊重;但現在談生意,卻連話都還沒說完,就被掛電話了。」人情冷暖是最現實、也是最直接的考驗。又或者早起包麻糬,接著出門擺攤,睡眠不足加上來回奔波,曾讓她頓生倦意,「一想到家中只有我一個業務,要撐全部,擺攤時難忍情緒就哭了出來。」但哭完後,葉伶郁轉念告訴自己,「除了我,哪還會有業務能事必躬親呢?」於是擦乾眼淚,為了家人變得更堅強。 創業抓緊效率 不賠上所有人生 不過和家人之間多了一個事業伙伴的身分,是否難以適應?葉伶郁笑說,為公事起衝突時,由於是家人,情緒發洩反而更直接,「剛開始會因為工作歸屬、人手分配而吵,慢慢磨合才找出模式,我負責排班流程,哥哥專職後場。」掌控工作安排的她強調效率的重要,多數創業者為了拚出成績甚至日夜無休,但葉伶郁卻說她盡量不這麼過日子,「我覺得能在上班時間做完的事,就不要拖,下班還是要有下班的生活,就算自己創業,也不要把人生全部攪在裡面。」 至今葉伶郁一直抱持著創業初始的態度,「就是衝,一股憨膽!廣發傳單、到處辦試吃;沒設停損點,更沒有預備金。」就是這樣單純的信念,讓葉家兄妹及母親三人持續用心捏製一顆顆分量扎實、飽含對食材敬意的美味麻糬。
作者介紹
2025夏季加盟展
增加你的品牌影響力!
立即撥打專線:
02-2746-9797
(客服時間:AM9:00~PM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