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受限 台互聯網創業不敢冒險
2015-12-14
作者/戴孟錚

2014年5月20日,一位民眾好奇嘗鮮,體驗智慧宅的臉部辨識系統。(中時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在物聯網的應用,現階段是保全業與建築業者合作推出的智慧宅,結合物聯網與雲端聯控建築技術。但在互聯網(網路)創業開發方面,受限於台灣市場,已遠遠落後大陸,目前台灣幾乎沒有誕生有影響力的本土公司。
今年11月動工的大同莊園,大同總經理林郭文艷接受訪問時表示,目前規畫將各項智能技術整合,並與中保無限+結盟,拓展全方位智慧居家生活,目標打造高規格的智慧住宅示範社區。
而「家電四雄」的聲寶也在林口建案加入智慧宅概念,結合物聯網,未來利用手機APP即可調控家中溫度、濕度控制、空氣品質等,達到節能又便利的效果。如果忘記帶鑰匙也沒關係,還可以利用雲端技術開門,過去在電影中的情節將一一實現。
相較於智慧宅的火熱程度,台灣被視為互聯網的處女地。試想一天生活,在使用手機APP軟體時,有幾個是台灣公司開發的呢?「加一下我臉書(Facebook)」、「你有LINE嗎?」這是台灣人常用的社交軟體。
新浪科技報導,2013年6月,LINE就已覆蓋了台灣7成以上用戶,約1700萬人。不過近兩年微信用戶也逐漸上升,普及率正在增加,只是還無法撼動LINE的市場地位。對於微信在寶島的使用率上升,其實與每天湧入台灣的5000名陸客有關。兩岸近年來互動漸頻繁,台灣人為了要能與大陸溝通,勢必要使用微信等不會被大陸所屏蔽之軟體,所以也連帶影響使用率。
不論微信或LINE,都不是台灣本土公司研發。愛奇藝聯席總裁、PPS聯合創始人徐偉峰,是台灣人但卻跑到大陸創業,談到對於台灣互聯網創業的看法,「富士康是典型的台灣企業,另一個是htc。代工起家,靠規模賺錢。台灣人有島民的心態,相對保守,表現在互聯網創業上則是冒險精神不夠。」
他認為,在互聯網普及之前,台灣過去以代工起家,但缺乏互聯網思維,再加上沒有市場支撐(市場規模太小),導致開發不易,因此有許多台灣人像他一樣,紛紛跑至大陸創業。
小靈通
物聯網與智慧宅
物聯網英文Internet of Things,簡稱為IoT。是利用網際網路將各自獨立功能的物體做互聯互通。通過物聯網可以對家庭設備、汽車等進行遙控,類似自動操控系統,同時收集資料彙整成大數據,分析大數據後用於改善人類生活。像是犯罪防治、減少資源浪費等。
智慧宅則是延伸上述概念,將家中設備利用網路系統連結,使其發揮高效率服務,以確保居家安全和生活便利。
(旺報)
作者介紹

創業不忘回饋母校 「半導體封測先驅」蔡進步獲頒清華名譽博士
即時新聞
2025-05-08

U-start支持77組校園新創團隊 台科大「護聲符APP」以AI語音識詐
即時新聞
2025-05-06

將熱愛變事業!只工作不上班的媽媽這樣找創業舞台
即時新聞
2025-05-05

勞動部推2大創業貸款助青年創業 她放棄百萬年薪、創立飲料店
即時新聞
2025-05-02

引領全球創新!InnoVEX將有450家新創參與 聚焦AI、半導體
即時新聞
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