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創業青年發展方式大不同 - 1111創業加盟網
2016-01-04
作者/創業加盟網
創業熱潮持續發燒,兩岸藝術相關科系學生發揮所學,畢業後投入皮革設計,開起工作室。但兩岸創青經營方式大不同,台灣業者除販售商品,還要兼差當講師,以教學拉抬生意,陸青則將產業定位在皮雕工藝;由於該產業屬小眾市場,經營不易,難尋成功經營模式,只能靠自己摸索。
「學藝術難餬口」,兩岸美術科系學生共同面臨就業難題,與其面對艱困的人力市場,不少學生選擇畢業後自行創業,投入與所學相關的領域,發揮所長。
畢業於大陸中央美術學院的王嘉慶,在校所學專業為雕塑,畢業後,理應成為藝術家;但在大二時,女朋友某一天拿出皮件浮雕的系列圖片,便燃起王嘉慶的熱情,隨後不只以皮雕當做畢業製作的作品,畢業後還與同學創業,全心投入皮革產業。
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王嘉慶說,「這項工藝太新了」,在大陸沒有相同的產業模式可供參考,必須自行摸索產品定位,過程中雖曾結合家具、鞋、包、帽子來設計,卻無法一次到位;「經過幾百次探索合適的面料,最終才把方向鎖定在服飾上」。
北京一間藝術培訓機構分析皮革產業在大陸的現況,認為發展不易,在於大眾對產品認知不健全;多數消費者購買皮革品時,只重視款式是否與大品牌相同,根本不在意是機械量產還是手工製作,導致假貨、次等品大量在市面流通,「相同的產業發展,大陸晚西方至少10年」。
曾就讀台灣長庚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的蒲奕騰,與學弟共同創辦皮件設計工作室。他也表示,創業的確很辛苦,且小品牌更是缺乏行銷經費與資源,多半台灣的皮革工作室或品牌,不只販售商品,還需要提供教學服務,期盼能以教學帶動銷售。如此產學共營的模式,吸引不少來自香港、上海的民眾來台報名上課。
相同的產業,大陸雖然也有一定的市場,但兩岸消費習慣不同,大陸民眾在購買鞋、包等皮製品的習慣上,較具名牌情節;蒲奕騰說,在社群網站「追蹤」幾個大陸業者,發現多半都直接仿製名牌款,其中又以「凱莉包」最常見。
蒲奕騰進一步指出,「流行包款,其實變化不大」,時下台灣的消費者雖希望能擁有唯一、獨特的商品,業者也盡可能發揮創意,開發出新的飾品款式,「難免還是有別人的影子」。對比兩岸皮件設計,與其說台灣重視創意,還不如說較側重「改良」。
作者介紹

創業貸款補助精準對接!政府推中小微企業貸款、數位轉型培力補助
即時新聞
2025-07-25

想創業別錯過!高雄、台北、新竹夏季創業課程熱烈開跑
即時新聞
2025-07-23

臺灣青年前進東京圓夢 跨域鏈結AI新創、女性創業與職業體育
即時新聞
2025-07-22

夏季創業熱潮升溫!潛在加盟主成長25%、年輕創業者以AI為核心
即時新聞
2025-07-15

夏季創業練習!北市自由市集7/13登場 助青年斜槓圓夢
即時新聞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