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食安 標示、監測加風險評估-1111創業加盟網

2016-02-24 作者/創業加盟網

改善食安 標示、監測加風險評估-1111創業加盟網
圖說:專家建議,政府應從最基本的「規範標示」出發,擴及監測異常交易動態,甚至風險評估,才有機會改善食安。圖/洪祥和 「食安」問題層出不窮,相關議題始終是產官學界熱議的焦點話題。專家呼籲,改善標示;監測業者異常交易情況;進行風險評估;編輯出符合市場現況的食安辭典,多方管道同時並進將有助遏止食安再發生。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廖啟成認為,改革食品安全,光靠標示是不行的,因為標示有一部分根本檢驗不出來,例如當初發生餿水油事件,並非檢驗就能把關。應從「制度、系統、溝通」三管齊下,才能改善。 廖所長建議,國內需要成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像是反式脂肪,對健康風險有多大,這些都需要經過評估,祭出管理政策時,也應與消費者、業者做好充分的溝通。 東海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蘇正德表示,像日前違法使用工業用黃色原料二甲基黃的一對父子,一定不會把二甲基黃寫在產品標示上,只會寫黃色六號。政府應監控食品業者異常交易情況,例如若出現沒有必要添加,但業者卻異常且大量購買等情況,食藥署就應注意,只要杜絕化工品進入食品鏈,台灣食安問題就能減少一半以上。 北醫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副院長陳俊榮表示,標示資訊透明當然是好事,也是國家進步的方向,但並非唯一的方法,除了消費者無法消化太多訊息,仍須考慮是否造成貿易障礙。 董氏基金會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認為,國內常引用其他國家標準,制訂食品法規,欠缺邏輯,業者抱怨沒有遵從的標準,消費者則是有看沒有懂。 許惠玉建議,食品標示規範應本土文化,建立一套風險評估系統,以及符合民眾需求的食安辭典,能提高民眾對於食安的認知。 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長潘志寬回應,目前食藥署網站上資訊豐富,民眾可先查詢,未來可考慮設置食安辭典。
作者介紹
2025夏季加盟展
增加你的品牌影響力!
立即撥打專線:
02-2746-9797
(客服時間:AM9:00~PM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