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好 用品質拚改革

2016-03-28 作者/蔡敏姿

劉永好 用品質拚改革
劉永好長期關心農牧與食品行業,包括現代農業的發展和食品安全等問題。 網路照片 「一個企業規模再大、效益再好,一旦在食品安全上出問題,就是零。」大陸農業首富、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北京兩會期間質問,「為什麼民眾要買外國奶粉,說明我們品質不如人家。」 新華網報導,劉永好白手起家創立新希望集團,1995年新希望集團被中國飼料工業協會評為100大的飼料生產企業第一名,同時被選為500家最大私營企業第一名。「2008胡潤金融富豪榜」劉永好以人民幣250億元,躍金融首富。 紅小將 變身產業首富 新希望集團橫跨金融業、乳製品行業、零售業及其他投資領域。劉永好長期關心農牧與食品行業,包括現代農業的發展和食品安全等問題。追溯其因,與他年少時期在四川省農業背景有關。 1966年,劉永好是位年僅15歲的紅衛兵小將,為了跟老師去北京接受毛主席檢閱,特地挑一件家裡最好料子的衣服,那是父親1949年土改的時候在地攤上買來的,據說是英國進口毛料,在父親和三個哥哥手中輾轉17年後到劉永好的手中,早已看不出原來的顏色,樣式也改過無數遍,但劉永好一直把它當成寶貝。 兩年後,17歲的劉永好到成都市郊的新津縣古家村,他說,當地沒水沒電、缺醫少藥,連一條完整的公路都沒有,這是一個「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當時,一天工資是1角4分錢。20歲前他沒有穿過一雙像樣的鞋子,沒有一件新衣服。 農村鍛煉 體悟創業惟艱 多年後,劉永好在某大學MBA座談時談到這段經歷,他說,當了四年又九個月的知青,鍛煉他的意志和心態,在農村能夠學到很多東西,使他了解大陸農民,了解大陸市場,懂得艱苦創業,是非常重要的一課。 在大陸改革開放起步的1982年,劉永好與自己的三位兄長辭去在政府部門、教育機構和國有企業的公職,到四川成都新津縣農村創業。四兄弟湊人民幣1,000元開始創業,相當於現在人民幣10萬元。 「數十年的磨練對我來說,擁有多少財富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劉永好說,假如所有財富都消失,但自信、見識還在,這種經歷和能力還在,就重頭再來。他說,自信和勤奮是無價的。 跟隨劉永好多年的高層員工表示,董事長有一個好習慣,無論和誰交談,身邊都不離一個本子一支筆,碰到有用的東西就寫下。他有兩項特質,非常愛學習、非常專注。主業一直專注於農業,並在這領域做深做廣。大陸有9億多位農民,他幫助農民掙錢,然後再掙農民的錢。這兩項特質最終成就「農民首富」。 愛學習 專注農業領域 今年他在北京兩會上直言,要以製藥標準製造奶粉,另外,玉米補貼推高,肉價得不償失。顯示民眾對大陸國產奶粉沒信心,農產品補貼嚴重扭曲。 劉永好說,供給改革不但要改革數量,還要改革品質,改革科技。新希望為養殖戶提供即時的技術服務,運用互聯網技術掌握的數據指導養殖發展。不但推進農業現代化,還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果。 目前,傳統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很難再有利潤空間,「要麼就靠創新來變革,要麼就大踏步地走出去,只有這兩條路可選。」海外投資正處於一個窗口期,劉永好這麼說。 經濟日報
作者介紹
創業加盟線上展
增加你的品牌影響力!
立即撥打專線:
02-2746-9797
(客服時間:AM9:00~PM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