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城獲利高 都要感謝跆拳道

2016-04-19 作者/黃冠穎

瓦城獲利高 都要感謝跆拳道
瓦城突破炒鍋餐飲難以複製連鎖的瓶頸,去年獲利續創新高。 董事長徐承義愛跆拳道,開品牌如武林高手,出手就要致勝。 國內觀光類股獲利王瓦城,掛牌4年來都維持營收成長2成幅度,去年營收34.52億元,稅後純益2.79億元,年增1成,每股稅後純益(EPS)高達12元,續創新高。瓦城旗下有瓦城泰國料理、非常泰、1010湘、大心、十食湘等5個品牌,其中瓦城是國內最大的東方菜系連鎖品牌,一舉突破炒鍋餐飲難以複製連鎖的瓶頸。 打造食材「細」流程 當年被笑是傻子 台灣餐飲業競爭激烈,但東方菜系門檻高、市場接受度也高,瓦城過去25年深耕研究,展店速度就如同飛輪一般,愈轉愈快,瓦城董事長徐承義是重要推手,更有獨到的經營理念。 連鎖餐飲最重要的是「持續性、一致性的美味」,這與個人手藝是全然不同的概念。尤其東方菜系不像歐美菜系,很難單純用經驗去複製,徐承義卻能打造出瓦城標準流程,突破連鎖開店瓶頸。 徐承義在打造瓦城標準流程時,對食材要求極細,甚至被供應商嘲笑是外行與傻子,沒想到20年過去,如今社會氛圍極度重視食安,瓦城當年打下的基本功,已成為高速成長的基礎,今年還將啟動「飛輪效應」,在台、陸、美三3並進。 廚師臂章、瓦城紅…暗藏「工夫魂」 徐承義的經營理念就是處處融入「工夫魂」,他勤練跆拳道、游泳,練就一番忍功,開品牌如同武林高手,不輕易出手,一出手就要致勝。徐承義解釋,企業經營如同韁繩的收放,慢,不是真的慢。 回想瓦城在1990年創立,當年徐承義23歲,與幾位演藝圈的朋友在仁愛路4段不起眼的巷弄開出第一家瓦城,吸引眾多圈內朋友前來,迅速打開知名度,瓦城在短短一年開出3家,品質卻開始出現問題。 徐承義說,當時是發展的重要分水嶺,瓦城選擇緩下腳步,先把基本功練好。他想起跆拳道堅忍的精神,決定進入廚房從洗碗做起,花了3年摸透廚藝養成的精髓,仿效跆拳道打造「11級臂章廚師人才培育制度」、「廚藝管理學院」等系統,甚至連店面顏色,都有專屬的「瓦城紅」。 「食物、環境、服務、信賴」 瓦城4大信念 瓦城另一項「蹲馬步」則是食材,空心菜、四季豆有規定的寬度、青木瓜要用色票挑選等等。徐承義指出,瓦城每一個食材規格都要看,許多供應商都嫌麻煩,但瓦城也培養出理念一致的供應商。 他說,瓦城有個基本信念是「FEST」,代表消費者用餐體驗的4大面向,包括食物(Food)、環境(Environment)、服務(Service)和信賴(Trust),也就是高品質的美食,環境整潔舒適,服務很關鍵,最後才能得到顧客的信賴。 東方菜系連鎖化 闖出霸業 徐承義表示,一開始做瓦城非常辛苦,尤其東方菜系連鎖化還沒人開始做,一切非常模糊,但是「如果看得夠遠,就不容易受到干擾,就能堅持理念」。 在揮軍1010湘的時候,徐承義也同樣走在第一線。他和廚師團隊在上海郊區承租一家小餐廳的廚房,晚上8點後開始研發,將湘菜一道一道拆解、反覆測試。徐承義回憶,餐廳有個排風孔,常常忙了整夜,直到陽光從孔射進廚房,才驚覺又過了一晚,這樣的日子過了3個月。 1010湘品牌的成功,證明瓦城的東方爐炒連鎖化系統可以複製到所有的東方菜系,對瓦城日後加速發展有重要意義。雖然隨著瓦城日漸壯大,徐承義日漸忙碌,他仍維持穩定的運動習慣,一周固定游泳4次、每次1500公尺,連配速都嚴守SOP。他說,這是一種生活態度,希望可以不斷超越自己。 聯合報/黃冠穎 報導 聯合報/鄒秀明、柯永輝、馮士齡、陳怡蒨 製作 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作者介紹
創業加盟線上展
增加你的品牌影響力!
立即撥打專線:
02-2746-9797
(客服時間:AM9:00~PM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