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政府政策支持,學術創業大門敞開
2016-06-02 作者/翁書婷

根據路透社2015年全球創新型大學Top100榜單,亞洲各國中唯一擠進前十名就是韓國KAIST。在韓國,KAIST不僅被定調為創業型大學,也是韓國唯一隸屬未來科學部而非教育部的大學。
「歡迎來到男人創業國。」走進韓國最知名理工大學KAIST(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韓國科學技術院),就像走進台灣的交大,清一色都是男性,女生是稀有動物,KAIST的建築物也像交大一樣,安靜又低調,這裡除了備受韓國人尊崇的古代科學家「蔣英實」塑像外,沒有太多裝飾品。
「我們雖然向史丹佛看齊,但打造有Korea風格的創業環境。」KAIST板橋科技谷中心執行董事安聖泰說。KAIST在韓國被定調為創業型大學,尤其是「學術創業」(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KAIST對創業家非常友善,教授不用假以育嬰假的名義創業,學生也不用因創業逃兵或輟學。「KAIST是韓國唯一直接隸屬未來科學部(雷同台灣科技部)而非教育部管轄的大學,也因此更加靈活。」安聖泰說。
南韓最大的網路企業NAVER創辦人李海珍就是KAIST畢業生。根據2014年KAIST新創公司成果調查報告,截至目前從KAIST生根茁壯的企業共有1,069家,其中50家企業已經是KOSPI與KOSDAQ的上市公司。
政府資源投入,免除兵役鼓勵創業
韓國政府投入大量資源在KAIST學生身上,他們不但不需要繳交學費,在此讀博士班還可以免當三年兵。「在這裡念書不用花什麼錢。不過最棒的就是免兵役了。」博士創業家,同時也是網通新創Point2科技創辦人李俊英(音譯:Lee Joon-Yeong)說。韓國部署重兵在南北韓邊境,兩韓偶有零星戰役,情勢緊張,服兵役的人都擔心會有大規模戰役,但KAIST博士生可以免除參與戰役的恐懼,拿三年寶貴的時間來做基礎研究或是創業。
李俊英是數理資優生,高中時曾經奪下奧林匹亞物理學獎,申請美國史丹佛等名校並不困難,但他在考量經濟與免服兵這個因素,決定留在韓國深造。而KAIST博士生一向很重視研究主題與實務連結性。
教學與創業可同時進行,法規鬆綁欲追上史丹佛
「兩年前朴槿惠提出一個政策,提供3億美元給韓國重點大學,大力鼓吹已經有專利的教授把技術真正的商品化或移轉給大企業。」安聖泰說。2015年KAIST還更改了一項重大政策:教授不但可以在外開設公司,股權沒有限制,也可以擔任技術長等要職,還同時保有教職。TomoCube是KAIST大學政策開放後第一個新創,由教授朴龍秦(音譯:Park Yong-keum)創立,是KAIST教授創業時的參考對象。
朴龍秦是哈佛醫療物理學博士,年僅36歲的他,是KAIST的傑出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等高等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引用次數達3千多次。朴龍秦專注研發新光學方法,應用在醫療領域裡。2015年他和來自Bluepoint Partners創投的友人洪起賢一起創業,設立了醫療器材公司TomoCube。TomoCube販售活體細胞觀測儀(3D Holotomography)。傳統觀察細胞影像時,需經過螢光染色,但TomoCube以純物理的方法取代化學染色,成立僅十個月,儀器還沒有上市就已經被預購了60台,一台要價50萬美元,已經為TomoCube帶來3千萬美元的營收。
作者介紹
翁書婷

面對創業高失敗率如何提升成功率?郭士維:創業首重「心態」
即時新聞2025-08-26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台北會館開幕 吳永強:邁向「千品牌、萬人才」願景
即時新聞2025-08-26

一杯涼到底的生意 手搖創業趨勢大解析
即時新聞2025-08-21

北分署創客基地輔導青年創業 DIY數位相機募資破60萬
即時新聞2025-08-21

直擊創業與產業見聞 菲總啟發臺灣青年職涯視野
即時新聞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