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餐飲業競爭激烈 台式元素仍有賣點

上海是各國料理必爭之地,中高價位餐廳林立,台灣餐飲業者未必像早期有天然優勢,不過,標榜品質與特色的「台式元素」仍有賣點。
「桃園眷村」被稱為「豆漿油條界的愛馬仕」,帶有台式與日式混雜的設計感,牆上文字還是繁體字,展現了不同於一般大陸店家的文青味。客人雖然是來吃飯糰、燒餅、喝豆漿的,但也總是會擺些姿態不停拍照。在這裡,一個肉鬆飯糰要人民幣22元(約新台幣102元),一個玉米蛋燒餅25元,鮮肉大包兩個36元。
消費者願意為豆漿油條付出好幾倍的溢價,顯然要的不只是食物本身,還有用餐環境的體驗。當你喝完豆漿,在碗底上看到「我願意為你,磨盡我一生」字樣,跟用吸管喝完塑膠杯裡的豆漿感受一定不同。
第一財經周刊報導,江蘇人程輝原本是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目前在上海、成都和北京已開設了11家的「桃園眷村」,未來還可能跨出餐飲本身,開發系列生活產品。
如果說,「桃園眷村」是打著與台灣品牌的聯想和設計,憑著創新走出自己的路,那麼,來自台灣漢來美食的自助餐廳,就是「實打實」的想以台式餐飲的品質要求在上海立足。
漢來10月底在上海開設兩家餐廳,各可容納300多人。海港自助餐廳的台籍店長姚自強告訴中央社記者,早期台灣的自助餐業者也曾在上海紅過,後來沒落了。他說,現在的消費者不只要新鮮感,漢來作為後發品牌,會更專注在「服務」和「食物品質」方面。
看好上海的消費力,海港自助餐廳定價比台灣稍高,午餐人民幣198元(約新台幣920元)、晚餐人民幣238元,姚自強說,食材成本幾乎就占了一半。
不過,台式的品質要在異鄉維持,會遭遇更多挑戰。姚自強說,大部分從事餐飲業的學歷不高,可能從農村來上海工作,生活背景不同,一些觀念的改變特別費勁,「在台灣花
標榜「來自台灣」究竟有沒有吸引力?姚自強透露自己在上海的租房經驗,房東知道他來自台灣後,在眾多等待簽約者中選擇租給了他,還主動降價。他相信,對台灣人素質的信任,會反映在一般人對台灣餐飲的信任上。

將熱愛變事業!只工作不上班的媽媽這樣找創業舞台

勞動部推2大創業貸款助青年創業 她放棄百萬年薪、創立飲料店

引領全球創新!InnoVEX將有450家新創參與 聚焦AI、半導體

全職3寶媽蛻變創業家 「木瓜媽」創辦人吳佩俞分享創業甘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