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材生辭銀行金飯碗 靠賣湯包登上《紐約時報》

2016-11-23 作者/王筱辰

高材生辭銀行金飯碗 靠賣湯包登上《紐約時報》

「幾乎所有菜單上的食物都散發著老上海的風味,燃起你的濃濃鄉情,這些湯包就像一個個休眠的火山,等著一股力量被喚醒。」《紐約時報》的美食編輯形容的不是別的,正式上海最具特色的風味小吃----小籠湯包!這道被譽為「最道地」的上海美食,在紐約的布魯克林區就可以吃到!而登上《紐約時報》的這間湯包店「Yaso Tangbao」(爺叔湯包)的主人,居然是三個26歲的高材生!

「《紐約時報》的一個美食編輯就住在附近,有一天他恰巧來吃湯包,沒想到給他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在從那以後我們的客人就絡繹不絕了!」Yaso Tangbao的創始人之一、來自上海的Kevin談到被《紐約時報》報導的經歷,直嘆太幸運。

名校喬治城(Georgetown University)畢業的他主修金融學,畢業後進入世界知名的銀行工作。他談到這段經歷時說:「我當初也和許多剛畢業的年輕人一樣沒有方向,因此選擇去所謂的『大公司』工作,但做了一段時間以後我發現,這不是我想要做一輩子的事。」或許是有著敏銳的商業嗅覺,在事業上迷茫的他很快發現了餐飲業的商機:「來紐約讀書以後特別想念家鄉的食物,雖然這裡有很多中餐,但並沒有一間口味道地的小籠包店,而我的另外兩個夥伴也都厭倦了大公司的工作,於是決定自己創業!」
 
就是這樣一個衝動的決定,讓Kevin和他高中同學張弛、Chongwu都毅然辭職,紅紅火火地賣起了小籠包。然而,毫無餐飲經驗的三個年輕人坦言剛開始便遭受很大的打擊。「開業第一天我們連菜單都沒有準備好,不知道客人想要什麼,喜歡什麼,原來這裡的美國人有很多不愛吃的東西,例如牛筋、牛雜這些,等到端上菜了才被投訴。」為此,三個年輕人也戰戰兢兢,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去餐廳試菜。「我們早上很早就要來品嘗今天供應的菜品,看食材是否新鮮,監督製作過程是否有問題。」Kevin說,也許正是沒有經驗讓他們更加小心和用心,因而保證每一道菜品的精緻可口。
 
同時,Kevin也表示,自己從這些經歷中獲益良多。「我們從什麼都不會,一步一步摸索,到慢慢積累經驗,學習美國當地的飲食文化、衛生條例、消防法規等等,與當地政府、食品監管部門打交道,都讓我覺得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它讓我學會如何在一種不同的文化里生存。」
 
同三個勇敢的年輕創業者一樣,「Yaso Tangbao」的工作人員也大多是半工半讀的學生。Kevin說,建立一個團隊,自己最看重的其實是團隊合作(Teamwork),而不是經驗:「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才是最重要的,作為一個團隊,大家之間要懂得如何相互磨合,每個人都應該有學習的機會,從不會到會,只要肯用心。」因此他也說,「用心」才是Yaso Tangbao被大家歡迎的秘訣。
作者介紹
創業加盟線上展
增加你的品牌影響力!
立即撥打專線:
02-2746-9797
(客服時間:AM9:00~PM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