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導師機制 創業者少走彎路

近年兩岸青年創業風氣濃厚,但創業失敗率極高,也讓創業導師的機制和青創圈的互助平台更顯得重要。過去1年間,大陸西部直轄市重慶市積極推動創業導師機制,重慶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呂杰指出,目前重慶累計超過千位的創業導師,並結合多項創業沙龍等活動,就是希望能讓創業者少走彎路。
除了各種民間單位自行成立的青創空間跟導師機制,2016年3月,重慶市政府也成立了創業聯盟,提供創業者在政策、融資、創業指導和培訓等一系列服務。
呂杰表示,重慶各地的「孵化器」育成空間,都是按照微型企業、青年創業需求量身打造,號稱提供「保母式」的服務。不過,創業過程相當辛苦,孵化器不僅要替青創家找資源、找市場接觸機會,更需要找創業導師來指點。
這幾年重慶做了不少努力。呂杰歸納兩點,一來青年企業家協會等團體的力量及資源逐漸整合,搭建很好的平台,來幫助創業者或新創企業。二來除了建立創業導師機構外,青創圈也不定期舉辦沙龍、互助會和懇談會等活動,分享彼此創新創業經驗,「讓更多創業者少走彎路」。
呂杰日前應兩岸青年交流中心等台方單位邀請,來台出席「兩岸青年峰會」。第一次來台交流的他,觀察到兩岸青年的創業企圖都很強,很多都是個性化商品或客製化商品,與過去以量產、規模為目標的創業模式相當不同。
提出首先創業的概念
這次難得來台,呂杰也特別到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一趟,他坦言對台灣政府善用閒置空間,並融入地方區域旅遊的方式鼓勵青年創業,最令人印象深刻,值得大陸借鏡。
他直言,台灣的創意產業園非常開放,跟城市的吃喝玩樂都融合在一起,與大陸封閉式的「孵化器」相當不同。而政府釋出閒置空間跟土地,放手讓企業去經營青創空間,某種程度上引入市場化機制,讓創業者能夠隨時檢視產品的市場反應。
針對兩岸青年創業的方向,呂杰認為應首重現代服務業,更提出「首創 (首先創業)」的概念。「我對創業的理解,就是用大腦創造GDP,創造財富,」他說,青年創業不應一昧複製別人,更不要走低端路線。此外,「做任何創意一定要抓住文化,」有了文化的積累,服務或產品才能更貼近尋常百姓家。

面對創業高失敗率如何提升成功率?郭士維:創業首重「心態」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台北會館開幕 吳永強:邁向「千品牌、萬人才」願景

一杯涼到底的生意 手搖創業趨勢大解析

北分署創客基地輔導青年創業 DIY數位相機募資破6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