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帶動2千萬農民創業、就業

大陸農村收入與城鎮有相當差距,部分農民乘著「互聯網+」及電商的東風,成功脫貧致富。據統計,今年1至8月,大陸農村實現網路零售額人民幣7290億元,年增38.1%,比城市增速高5.6個百分點;截至今年9月底,農村網商達832萬家,帶動創業就業超過2000萬人。
老家在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客坊鄉里源村的陳健,棄醫從農回到家鄉經營果園,一開始受到父母的質疑,後來就靠著電商打響自創品牌「黃桃小子」,不但一年賣掉200萬元的水果,更引爆整個建寧縣的黃桃行業。
陳健是90後,當了一輩子農民的父母把他送到大學學醫,原期待他當醫生,沒想到他決定回來經營果園。他回想,父母問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已經這麼累了,你為什麼還要回來?」
他說,最初家裡承包50畝黃桃和翠冠梨,但「水果市場時好時壞,收入很不穩定」;選擇當農民,是覺得綠色農業發展前景好,但起步的艱難超出想象。2013年秋,同學紛紛穿上醫生服,陳健拉了一車黃桃到縣裡叫賣,「上午還能賣人民幣5元一斤,下午只能賣1元,賣不完就只能倒掉。」
第二年他參加「電商培訓班」,改用電商「線上線下融合」的思路賣水果;2015年,更設計包裝,註冊「黃桃小子」品牌。通過互聯網,2015年秋,他不僅把自家的黃桃全部賣完,還收了其他農戶的2000多斤,價格漲到每斤近7元。
在「黃桃小子」的帶動下,2016年建寧縣的黃桃價格最高漲到一斤26元,最後縣農業局還得發公告:建寧縣出產的已賣完,後來的黃桃都是外地來「鍍金」的。陳健說,「農業的前景太廣了,就看我們能不能創新思路,找到正確的渠道。
2014至2017年,大陸中央透過服務業發展專項投入人民幣125.37億元,支持建立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推動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培育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促進農村電商創業、農民就業增收和產銷融合。

面對創業高失敗率如何提升成功率?郭士維:創業首重「心態」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台北會館開幕 吳永強:邁向「千品牌、萬人才」願景

一杯涼到底的生意 手搖創業趨勢大解析

北分署創客基地輔導青年創業 DIY數位相機募資破6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