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舊不創新又難拿錢,卻是創業起步的最好天堂
2016-05-18 作者/TechOrange

台灣,比起四周的鄰居中國、日本、菲律賓來說,市場稍小。1960 至 1990 時,台灣還保有亞洲四小龍的稱號(值得一提的是英文卻是 four Asian Tigers),在亞洲市場為領頭羊之一。時間推移至今,台灣的經濟慢慢地失去閃耀光澤。
而創業,被視為台灣經濟起飛的翅膀,或是解救經濟衰落的解藥。不過,台灣準備好了嗎?Tech in Asia 訪問了五個在台灣的創業者,來看看他們眼中的台灣,對於創業者來說,到底是一塊令人傳頌的樂土,又或者是一塊惱人的貧瘠之地呢?
台灣雖小,電子商務潛力市場大
台灣地理環境雖然小,不過在 2015 年台灣的電子商務市場高達 340 億美金,過去 5 年來平均成長率達 10% 以上。再加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70% 的線上購物者會使用手機瀏覽商品與購物。有著如此豐厚的背景因素,加上十分方便的超商取貨以及 ATM 付款服務,Tony Wong,Shopline 的創辦人兼 CEO 認為台灣的網路購物市場非常成熟。
因此他創立了 Shopline 線上開店自助平台,可以幫助業主直接開設線上網路商店,並同步進行行動端的優化。過去 10 年,台灣的線上購物市場被 Yahoo 以及 PCHome 箝制,每個人都必須按照這些巨人的規則來玩。現在你可以透過 Shopline 這樣的服務來設立自己的網路商店,線上方面就由它們來做,線下則有方便的便利商店以及 ATM 系統支持。
同樣踏進電子商務領域的還有 Eric Wang 創立的 citiesocial,在這裡,你可以買到各式各樣來自全世界的高品質商品。他認為,比起中國,台灣有其優勢存在,中國 70% 的電子商務都由天貓跟淘寶控制。而台灣,並沒有誰可以完全地控制電子商務市場,給予小型電子商務商家喘息與運作空間。而 citiesocial 目前他們擁有 30 萬會員與超過 2 萬 5 千件商品,成績不俗。
守舊心態阻礙台灣發展
沒想到英文爛竟然也會成為台灣創業發展的阻礙?WritePath 的共同創辦人兼 CEO Charles Chin 認為,台灣許多公司不願意用英文完整呈現公司的經營狀況等訊息,都會阻礙台灣公司的國際能見度,也令國外的投資者卻步。許多在台灣的公司並不知道,英文,也許是讓他們前進到下一個等級的金鑰。
因此他們創立了 WritePath,提供了翻譯服務,透過會自我學習的 AI 系統並輔以人工方式,不只提升精準度,更大大降低了翻譯所需的時間。
除了英文之外,台灣許多公司也缺乏接受新科技的彈性,例如本土零售商。Cate Xie SkyRec 的共同創辦人認為台灣傳統零售業的競爭越趨激烈,像是有些店開始營業至晚上 11 點,甚至 24 小時營業,只為了迎合台灣人漸漸轉變的作息時間。而 SkyRec 提供數據分析與 BI 服務,知名的服務對象有 Sasa 與萊爾富。他們認為本土的零售商需要更多關鍵的科學資訊,包含動線、販賣交易分析、員工換班訊息,而不只是 POS 機的資料,甚至是肉眼的「實體觀察」。
不過,對許多零售商來說,這樣的服務太過新穎了,它們不願意接收新科技,或是不懂得新科技的力量。SkyRec 目前最大的挑戰就是去說服這些老人,說服他們接受新科技的美好。
的確,要進入台灣的市場必須克服這些守舊的文化與心態,需要一些努力與耐心,除此之外,台灣現在的創業環境友善嗎?
作者介紹
TechOrange

搶攻22.5億市場商機!台北國際連鎖加盟大展世貿揭幕
即時新聞2025-09-16

面對創業高失敗率如何提升成功率?郭士維:創業首重「心態」
即時新聞2025-08-26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台北會館開幕 吳永強:邁向「千品牌、萬人才」願景
即時新聞2025-08-26

一杯涼到底的生意 手搖創業趨勢大解析
即時新聞2025-08-21

北分署創客基地輔導青年創業 DIY數位相機募資破60萬
即時新聞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