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現有市場還是投入創新?樂高、IBM都在用的「兼並思維」

全球組織悖論研究巨擘溫蒂・史密斯與瑪麗安・路易斯長年關注組織內部衝突張力產生的創新成果,投入20年時間,走訪樂高、聯合利華、蘋果公司等全球知名企業,結合大腦科學、心理學、組織行為學與行為科學,親眼見證能成功駕馭對立的菁英工作者及團隊,如何在壓力中找到機會,以兼並取代取捨,將對立的選擇轉化為個人成長和組織創新動力。
他們進而提出顛覆傳統二元思考的決策模型——兼並思維,設計出「悖論心理清單」與「兼並思維象限圖」等實用思考工具,成為全球領先企業如輝瑞、IBM、思科等公司的核心決策工具,更獲得國際管理學術界一致肯定。創業者可以應用大企業都在使用的「兼並思維」,讓企業經營更順利。
文/溫蒂‧史密斯、瑪麗安.路易斯,譯者/周怡伶
想像你是一家國際企業的領導者,面對著兩個對立的選擇:是該堅守現有市場以穩住營收,還是全力投入創新以迎接未來?又或者,你是一位設計師,必須在忠於品牌傳統和滿足現代客戶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這種左右為難的情境,你是否也曾經歷?
溫蒂・史密斯(Wendy K. Smith)與瑪麗安・路易斯(Marianne W. Lewis)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觀點:真正的解答並不在於非此即彼,而在於如何將矛盾對立的兩端「兼並」起來。她們的研究顯示,許多棘手的問題背後,其實隱藏著深層的悖論:即那些表面看似對立、實際卻相互依存的張力。如果我們能跳脫二選一的限制,採取「兼並思維」(Both/And Thinking),就能在衝突中找到創新的可能性。這套模型也成為全球領先企業如輝瑞、IBM、思科等公司的核心決策工具。
什麼是兼並思維?
兼並思維的核心在於接受矛盾的存在,並學會與之共存,而不是強行選擇一方。它是一種進階的決策模式,幫助我們將衝突轉化為創造力,找到雙贏甚至多贏的解決方案。這種方法需要我們打破僵化的二元框架,學會在穩定與變化、個人與集體、短期與長期之間尋求平衡。
這個決策模型有三步驟:
- 釐清對立選項:承認每個選項的價值,放下對單一「正確答案」的執著,正視眼前的選擇。
- 用兼並思維重新定義問題:將「我要選A還是B?」改為「如何將A與B完美融合?」
- 組合出新的解決方案:透過創新設計,實現雙贏的結果。
永續與創新可以兼並!長青企業都在用的決策模型
聯合利華前執行長波曼(Paul Polman)便是兼並思維的實踐者。他深知,企業的成功不僅僅是創造利潤,還需要肩負環境永續與社會責任。在推動「可持續生活計劃」的過程中,波曼並未犧牲短期的業績,而是透過整合環保與經濟目標,讓聯合利華成為一個既具影響力又永續發展的全球性企業。
樂高則提供了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面對市場衰退,樂高並未放棄其經典產品,而是選擇結合數位科技與傳統積木,創造出如機器人組裝套件等創新產品,既吸引新一代消費者,又保持品牌傳統。這種兼並過去與未來的策略,不僅讓樂高成功脫困,更成為創新管理的典範。
不用再折衷屈就次級選項,用兼並實現「我全都要」
兼並思維不僅僅是一套理論,它能帶來具體的行動指引。書中提出的工具,例如「悖論系統」與「心理安全結構」,幫助人們在矛盾張力中找到新的視角,並將挑戰轉化為機會。這種方法特別適合於當今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無論是國際政治、商業競爭,還是個人職涯抉擇,兼並思維都能提供突破僵局的力量。
「最佳選擇,從來不是犧牲。」兼並思維教會我們,與其在矛盾中掙扎,不如擁抱它、運用它。這本書不僅揭示了深層悖論的本質,還為解決複雜問題提供了實用的方法論,為越趨複雜的管理決策帶來顛覆性的解決方案,幫助組織與個人能以組合取代取捨,創造出因地制宜的最佳解方。
悖論心理清單。(圖/感電出版提供)
兼並思維象限圖。(圖/感電出版提供)
(本文選自感電出版的《我全都要:顛覆大腦二選一慣性的進階思維》部分內容,完整內容詳見此)

臺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AI與大數據穩坐創業關鍵字榜首

一條龍助青年創業!台南市推青年貸款專案

創新商業模式大解密!KSB.創業學院執行長傳授3大路徑

資金、市場、人才通通有!政府創新創業資源一網打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