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就補英文、學才藝 7成兒少補習月花5500元

2016-05-19 作者/王彩鸝

幼兒園就補英文、學才藝 7成兒少補習月花5500元
許多小學生放學後,搭乘在校外等候的七人座箱型車去補習。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學生補習風氣向下延伸,今天公布的一項調查指出,七成家長送孩子送去補學科或才藝,令人意外的是,有四分之一家長在孩子讀幼兒園時就送去補學科;六成八的小學生補習學科,比國中五成七補學科的比率還高。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天公布「兒少才藝學習知多少」調查,受訪家長平均每月花5500元讓孩子補習,每周補習時間平均5.1小時;補習動機以「希望有助升學」最高(33%);六成八的家長,家長接送小孩補習或在家陪讀的時間,平均每周花4.33小時。 該調查在今年3月18日至4月13日,電訪幼兒園、國小、國中家長,有效樣本1174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約正負3個百分點。調查中的學科是指國、英、數、理化和作文,術科指音樂、美勞和舞蹈,結果發現,參加學科補習的占56%(幼兒園有25%、國小68%、國中57%),補術科占35%。 台北市健康國小校長楊士賢指出,就他了解,北市小學生幾乎都有補英文,家長對補英文的需求如此大,但卻沒有反映在課綱的時數安排上,七成經濟好的孩子可以靠補習滿足英文學習,「三成弱勢孩子怎麼辦?」 楊士賢說,學校都有安排課後班,讓孩子有機會學才藝,但家長還是往補習班送,這是因為學校課後班都要求要很便宜,導致沒辦法請到專業師資。這些問題應該在十二年國教課綱研擬時,列入考量。 醒吾科大副校長陳義文表示,學齡前和小學生補的主要是英文,經濟條件好的家長,幾乎都提早送子女去補英文。台灣學生英語學得早,但年輕人的英語能力,在國際評比上卻不見得好,這代表提早學習,反會打壞孩子的興趣,贏在起跑點上,卻不一定贏在未來。 陳義文說,十二年國教超額比序,也助長術科補習。他提到自身經驗,前陣子帶孩子去看醫生,醫生跟他說,孩子一定要補習,不然會輸。 草根文教基金會調查研究中心召集人陳松柏表示,這也是教育M形化的原因,很多家長是為了對升學幫助,包括進好的私立學校、大學推甄等,提早讓小孩補習。 聯合晚報
作者介紹
創業加盟線上展
增加你的品牌影響力!
立即撥打專線:
02-2746-9797
(客服時間:AM9:00~PM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