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媚孵文創 用故事穿針引線
2016-07-28
作者/楊美玲

蘇麗媚經常問自己一句話──有了創意,那然後呢?如果沒有對的人、對的事,它可能還停留在創意,創意不值錢,值錢的是何呈現出來。 (聯合報系資料庫)
「創意,然後呢?」這是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經常問自己的一句話,蘇麗媚說,有了創意,那然後呢?如果沒有對的人、對的事,它可能還停留在創意,「創意不值錢,值錢的是你如何把它呈現出來。」
提起蘇麗媚,觀眾記憶深刻的或許是她那段幕前生涯,但其實她只當了短短8個月的藝人就急流勇退,轉入唱片公司和K K Disco當企劃,直到被三立電視總經理張榮華延攬進入三立,一路從總經理室助理做起,到成為台灣電視界最年輕的副總經理,主導三立電視品牌改造,並成功打造《薰衣草》、《命中注定我愛你》、《醉後決定愛上你》等叫好又叫座的偶像戲劇。
產業跨平台 扶植人才
蘇麗媚求學階段讀的是國光藝校,完全沒有媒體與管理背景,雖然樣樣都不會,但她喜歡思考,大量閱讀,且長期關注新媒體與新科技演進,憑藉熱情和意志力實踐她的創意與理想。
蘇麗媚說,閱讀,就是反覆思辨的過程,「我相信現在讀紙本書的人不多,但我真的很希望讀書這件事,可以成為每個人生命很重要的陪伴。」
2011年,蘇麗媚創立了「夢田文創」,自我定位為孵化各種文創新嘗試的實驗室,包括戲劇、電影、紀錄片及劇場,以台灣文化沃土為基底,用「好的故事」讓社會文明和思想有更美好的進化,並透過跨產業、跨平台、跨市場的角度,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扶植創作創業人才。
「台灣很小,卻存在很多可能性。」蘇麗媚說,她認識很多回鄉創業的年輕人,找到家鄉的資產,用自己的創意和能力讓它被看見,比如來自台南的起士蛋糕專賣店「起司公爵」,執行長王奕凱曾在醫療和營養機構服務過,對病人照護和健康食材有深切了解,因此他回鄉找尋在地食材,像是台南新化地瓜、麻豆紅心土芭藥等,並將在地食材和美食文化結合,發展出新的創業模式。
王奕凱也曾一度出現自我質疑,因為使用的原料全來自台灣小農和有機作物,不但成本較高,即使產品暢銷也不見得能大量生產,因為小農供貨都是當令限量,所以他質疑自己是否一定要這樣堅持,若改用其他原料,不但能降價也可以解決供貨問題,蘇麗媚提醒他說,「回頭想,最初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創業,貴在初衷,對應在每一個人的生命過程亦如是。
蘇麗媚表示,逐夢踏實需要的是穩紮穩打地做功課,以文化「採集」的方式找到不可取代的在地文化符號。她以閱樂書店為例,在1939年原本只是松山菸廠員工做為育嬰室的地方,現在已搖身變成文創夢想的孕育基地,但在2012年創立之初,只是一個創意實驗,一直到2015年遇到張鐵志和蔡瑞珊,才漸漸形成對的產業、對的商業模式,所以當文化採集完後,必須去論述它,也就是將其運用落實到產業。
文化採集 記錄好創意
對於想創業的年輕人,該有的正確思維是什麼?蘇麗媚說,年輕人若想在文創產業這塊領域創業,就必須先理解文化、創意和創業這三件事,因為文化並非以獲利為目的,而創業也不一定會成功,因此須先明白文創產業的本質是什麼,才能找到創業價值。
蘇麗媚表示,創意功課必須先做足,創意才會出現,有些人對產業的理解度還不清楚,就一腳踏入創業領域,只會讓創業過程更加辛苦,因此必須先做足功課,而閱讀是做足功課最好的方法之一,雖然讀書無法解決所有難題,但可以幫助沈澱思緒,找到解答。
蘇麗媚說,現在台灣年輕人的特質是傲慢,這種傲慢或許被解讀為小確幸或不知天高天厚,但正向來看,其實是一種不服輸的態度,但不服輸如何去證明,就會產生一股力量,因此必須常自我反問「然後呢?」勇敢去實現自己的創意。
若創意無法落實該如何?蘇麗媚說,自己從不先給年輕創業者設置框架,但執行創意就要有接受失敗的預估,因此必須準備好隨時接受失敗,並懂得設下停損點,了解即使是失敗,也會留下失敗過程的知識經驗。
經濟日報
作者介紹

將熱愛變事業!只工作不上班的媽媽這樣找創業舞台
即時新聞
2025-05-05

勞動部推2大創業貸款助青年創業 她放棄百萬年薪、創立飲料店
即時新聞
2025-05-02

引領全球創新!InnoVEX將有450家新創參與 聚焦AI、半導體
即時新聞
2025-04-24

全職3寶媽蛻變創業家 「木瓜媽」創辦人吳佩俞分享創業甘苦
即時新聞
2025-04-22

臺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AI與大數據穩坐創業關鍵字榜首
即時新聞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