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科技董事長:互聯網是試錯、不是試對-1111創業加盟網

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盛行的今天,「移動互聯網」變成了大家口中最夯的新概念,許多新創公司亦是在這樣的觀念下,進行產品開發,透過 App、雲端服務等產品,創造獲利模式。基於此議題,由北大創業家舉行的北大創業論壇邀請了雪豹科技的董事長吳德威先生,談論其認為在互聯網時代的趨勢,以及身處互聯網領域必須具備的思維。
找到痛點,再來談創業
吳德威過去曾在金山網絡(中國軟體開發企業獵豹移動之前稱)就職,當獵豹移動決定在臺發展時便聯繫上他,於 2014 年成立雪豹科技。雪豹科技以代理獵豹移動的產品為主,像是內建在多款手機中的 Clean Master、音樂遊戲《別踩白塊兒 2》、相片組合等等,下載與使用率都相當驚人,是相當具代表性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後來更發起「紫牛創業協會」(註1),舉辦創業競賽,替參與的新創團隊提高能見度、媒合資金與創業夥伴。吳德威在擔任創業競賽評審期間,看過無數千奇百怪的創業提案,也看見許多創業團隊的問題。
「所有創新都是來自於痛點!」他強調,很多團隊在發表時,口中總是說著要做 Fintech、IoT 或 VR 等概念廣泛的題目,「充滿太多不知道哪裡聽來的 buzzword(流行詞)」。吳德威認為,創新是來自於改變生活周遭的「痛點」,而非融入時下最新穎的議題、把 buzzword 串在一起就叫創新。
臺灣沉浸在創新創業氣氛下,可一談論到創新、互聯網總是容易「偏題」,忘記生活周遭其實還有很多待改善的地方。「像路邊停車還在人工開單、超商集點仍使用實體貼紙(補充:全家目前已採用 App 集點,統一超商則為實體)等方式,其實都是可以改善的,而這樣的『痛點』在現今的互聯網思維下,都能成為有潛力的創業題目。」
先有流量,才能變現
「先有流量,才能變現」是互聯網思維下相當重要的概念。以店面出租為例,以前經濟發展好時,房東或許不需要什麼推廣,就會有人來租;但現在網路發達、環境改變,實體店面出租的顧客不若以往,有許多店面空間呈現空租狀態。套入互聯網思維,房東可以找想承租的房客進駐,等他有獲利時再進行利益共享,亦即「先引進人流,再用人流變現」,把閒置資源分享給有意願經營的人,再與其分成利潤,而這樣的概念就成為了「共享經濟」。吳德威說道:「這些 buzzword 看似很大,但你我身旁其實有許多小事是隱含著、能應用這些概念的。」
而相較於以前軟體多需收費,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越來越多產品變成免費讓使用者下載,使「免費軟體怎麼賺錢」成了最多人提出的疑問。吳德威說,這與「先有流量,才能變現」的概念相同,如臉書、Google 與 YouTube 不向使用者收費,而是產生流量吸引廣告商,從中獲利。

臺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AI與大數據穩坐創業關鍵字榜首

一條龍助青年創業!台南市推青年貸款專案

創新商業模式大解密!KSB.創業學院執行長傳授3大路徑

資金、市場、人才通通有!政府創新創業資源一網打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