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作坊煮私房茶 文創精神燃燒三十年-1111創業加盟網

什麼樣一個文創品牌,能不忘初心,堅持陶藝創作和傳承茶文化,一路走到33年?這要從一位年輕人決定拋下教師鐵飯碗開始說起。
33年前,陶作坊總經理林榮國是一位擁有穩定職業的教師,但他不甘自己對陶藝的熱情埋沒在教材中,決定走上創作者的道路。即使創業維艱,林榮國在創作時就能忘掉煩惱;沒錢買電窯,就用手工拼湊出電窯爐;沒錢租工作室,後陽台也能成為創作的空間。
33年後,林榮國除了陶作坊之外,在前(2014)年成立子品牌「不二堂」,以年輕時尚為主軸,打造出符合現代人所需的「茶體驗」,今年1月他更推出體驗場域「藝所在」,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回顧自己的創作歷程,林榮國在今年推出作品「初心壺」。他說,希望回歸做陶人簡單的心。「最初,只是一個念頭,後來則需要不斷地專注與創新。」林榮國在初心壺底部落款「雙木林」,提醒自己回望啟程時執著努力的足跡。
有人說林榮國的初心壺像「桶身」,他說,那是基本造型,也是意味著回到初心,回到剛開始的狀態,也是做初心壺的想法,「回到源頭去想,然後再來看未來」,接下來是「傳遞」和「推廣」。
林榮國帶領陶作坊走了30年,選在今年創作「初心壺」,是因為今年59歲的他,開始思考傳承這件事,也是接下來60歲的他要做的事情。
此外,今年景氣不佳,不少文創品牌受影響,但林榮國說,陶作坊仍算幸運,因為陶作坊要做的不是產品競爭,而是要談生活型態,談創意茶生活提案。
推客製化體驗 讓人心動感動
對於三品牌的想法,他表示,陶作坊談的是茶文化,不二堂談的是生活,藝所在則提供消費者體驗陶藝的場域;他認為,陶作坊已經創立33年,雖然擁有許多堅強的「鐵粉」,但也需要新客戶,若要因應市場,就必須持續提供新服務和創新產品,將競爭優勢再次透過創新,出現新的可能性。
因此今年初林榮國推出「藝所在」,特別強調DIY課程,希望將之作為引流窗口,導入體驗型客人,讓他們接觸陶作坊的陶藝,也協助客人做他們喜歡的商品,例如咖啡杯;客製化的體驗,客人可從中獲得「心動」和「感動」,也能了解陶作坊經營模式。
林榮國說,如此也能延伸到子品牌「不二堂」,客人可以嘗試將各式不同茶種混合在一起,即能調配出擁有個人風格的私房茶;他希望用客製化、訂製化的方式服務消費者,讓他們能將心意送給重要的人。
無論是陶作坊、不二堂或是藝所在,都是讓消費者處於體驗過程,了解品牌傳遞的內容;林榮國說,三品牌形成的三角形,不會十年都不動,尤其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三角形也可以變成六邊形,還會有新的東西出來。」
不過他也表示,品牌不會為了變而變,而會有所堅持,做出感動消費者的文創商品,是陶作坊經營品牌的第一要件;另外,則是感受市場需要的商品,陶作坊會嘗試去做,甚至做得更好,才能平衡理性與感性;再來則是感知四周環境,看消費者需要何種服務,滿足消費者需求。
不排除IPO籌資 創造更高價值
陶作坊每年創造上億元營收,且為逐年成長,未來是否考慮IPO?林榮國說,他並不排斥走入資本市場,IPO(股票公開發行)是一個可能性,端看時機何時成熟,也必須思考進行IPO是否能創造價值。
「我常跟團隊說,不要只為自己,而是要想辦法『共好』,尤其大環境劇烈變動,和其他人互補長短,是品牌確實要做的事情」。林榮國說,得先把自己經營好,否則不會有人願意投資陶作坊,他認為,回到「共好」初衷,整合資源,並將品牌做好,讓公司獲利,才能被投資人信任。

全職3寶媽蛻變創業家 「木瓜媽」創辦人吳佩俞分享創業甘苦

臺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AI與大數據穩坐創業關鍵字榜首

一條龍助青年創業!台南市推青年貸款專案

創新商業模式大解密!KSB.創業學院執行長傳授3大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