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新能源車政策轉彎!9成5新創業者兩年內恐淘汰出局
2016-08-29 作者/郭妍希

看好中國大陸新能源車帶來的巨大商機,眼光精準的超級富豪如郭台銘、馬雲和李嘉誠都決定大舉投入這個市場,而在政府大力補貼下,新能源車也出現百家爭鳴、粗製濫造的現象,甚至傳出有業者騙補。
北京當局為了降低財庫負擔、促進技術發展,決定調整政策,未來擬降低補貼、拉高准入門檻,讓新能源車行業告別「野蠻生長」、迎來一輪優勝劣汰的洗牌。不過,這也意味著大陸目前超過200家的新能源車新創業者有超過9成5恐在兩年內被淘汰出局。
大陸官營的人民日報27日報導(見此),由於新能源車補貼政策的激勵和准入門檻較低,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不少問題,比如重複建設、低品質、同質化產品現象嚴重,甚至出現了企業騙補的情況。對此,財政部官員透露,近期將調整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
8月2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碳配額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12日,工信部發佈《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修訂徵求意見稿)》。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兩個檔是政策層科學管理汽車市場的信號,一邊提高新能源車的准入門檻,一邊推動碳配額的市場化交易,旨在建立更成熟、更健全的產業頂層制度。另外,根據此前公佈的政策,自2017年起,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將進入退坡階段。
業內專家認為,隨著准入門檻的提高,預計兩年內達到條件的新增整車企業為10家左右,兩年後現有119家整車企業約有2/3的企業可達到條件。換句話說,大陸只決定將新創的新能源車商限制在10家,這並不包括比亞迪(BYD Co.)等目前正在開發新能源車的傳統車廠。
北京市新能源汽車電機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精進電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蔡蔚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表示,補貼應該用於支持優質產品和高精尖技術的研發,比如對電機 、電池等核心技術可以大力補貼,因為這些技術能夠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在蔡蔚看來,發改委推進碳配額交易是一個不錯的方向。隨著補貼的減少,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可以通過碳交易的收入來獲得補償。相比財政補貼,這種市場化的方式更能倒逼企業進行技術創新。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即使新創的新能源車廠獲得核可,在他們啟動組裝線之前,還得過關斬將,擁有工信部8月12日發佈的17項科技新規才行。北汽集團創立的北京新能源汽車已經獲得核可,另一家成功過關的則是香港五龍電動車控股的杭州長江乘用車。值得注意的是,五龍電動車背後有李嘉誠撐腰。
業界人士直指,北京核准新創企業的速度太慢,許多新能源車商的製造廠房雖已動工,但卻一直拿不到執照,如今當局還計畫將新增的業者限制在10家,恐怕會有許多新創業者陷入困境。
中國已在去(2015)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車(包括電動車、插電式油電混合車以及燃料電池車)市場,而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去年大陸本土車商共計賣出了331,092輛新能源車。北京當局希望在2025年賣出300萬輛新能源車,等於是比2015年成長10倍之多。目前新能源車的標價有60%是由北京當局來補貼。
作者介紹
郭妍希

搶攻22.5億市場商機!台北國際連鎖加盟大展世貿揭幕
即時新聞2025-09-16

面對創業高失敗率如何提升成功率?郭士維:創業首重「心態」
即時新聞2025-08-26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台北會館開幕 吳永強:邁向「千品牌、萬人才」願景
即時新聞2025-08-26

一杯涼到底的生意 手搖創業趨勢大解析
即時新聞2025-08-21

北分署創客基地輔導青年創業 DIY數位相機募資破60萬
即時新聞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