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經濟浪潮湧動
2014-10-17
作者/李培芬
商業應用美學並不是一件新鮮的事,而對美的事物的追求更是人的天性,只是國內對商業設計學程並不重視,多以美工(美術工藝)的角度切入,與美術近了,卻與商業遠了。
甚至許多學校將視覺傳播非得冠以藝術之名,產生視傳藝術相關學系,培養出只喜歡搞怪,不屑於商業化的所謂設計人才,因此,台灣沒有出現像德國包浩斯一般,大師級的商業設計人才。
我的重點不是批判,而是希望透過美學之眼創造新商業價值。近年來泰國政府對商業設計與廣告設計的大力扶植,不僅提高設計的水準,更提升了商業的層次,值得借鏡。
今日我們所闡述的美學經濟,與過去所重視的包裝設計,在視覺表現面的手法類似,但在理念層次面卻更為提升,其實美學經濟反應的是人文素養,例如過去崇尚以華麗營造奢華,但現今的風尚則是低調奢華,用色從大膽濃彩回歸簡潔內斂,更重視凸顯材質本身的特點,就像各大精品品牌,過去是把大大的品牌Logo往身上貼,現在已少有強調Logo的設計了。
在美學課程中提到美感經驗,強調有距離才能產生美感,因此對於美的事物我們必須保持著觀賞者的態度,但是商業中的美學必須是可以體驗的,因為需要體驗所以不能只是冰山美人。
過去我的室內設計老師告訴我,房子是設計出來要給人住的,如果只因為美觀,犧牲了實用性,那麼未來人住起來就會覺得礙手礙腳,失去了實用性,再漂亮也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這樣的觀念深深影響著我,房子是要給人住的、包裝是為了銷售的、廣告是為了溝通的…,但是透過設計我們可以用更美學的方式處理商業的目的,讓廣告有人看、商品有人買,房子住得舒服,從而增加更多商機。
用美學創造經濟價值,美學經濟愈來愈受到商業界的重視,我們不再只是要你買東西而已,我們是希望你喜歡這件東西,因著這件東西有屬於你的品味,將購買的層次從需要(Needs)、想要(Wants)進化到需求(Demands),商品有了名字,就是品牌,而這個品牌對顧客而言有價的。
不要以為只有精品可以做到,美國新興的連鎖超市Whole Foods,因為對有機的堅持與篩選,一顆蕃茄可以賣出三倍的價格,有機商品供應商以將商品上Whole Foods的貨架為榮,下週我們再深入了解店舖如何面對這一波的美學浪潮。
智慧庫:
1. 賣商品之前先賣觀念。
2. 包裝是有意義的,不能只是為包裝而包裝,只有包裝顧客將厭倦包裝。
工具箱:
思考並寫出,你的店提供給你的顧客什麼價值。
作者介紹

將熱愛變事業!只工作不上班的媽媽這樣找創業舞台
即時新聞
2025-05-05

勞動部推2大創業貸款助青年創業 她放棄百萬年薪、創立飲料店
即時新聞
2025-05-02

引領全球創新!InnoVEX將有450家新創參與 聚焦AI、半導體
即時新聞
2025-04-24

全職3寶媽蛻變創業家 「木瓜媽」創辦人吳佩俞分享創業甘苦
即時新聞
2025-04-22

臺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AI與大數據穩坐創業關鍵字榜首
即時新聞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