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門市與通路的美學經濟
2015-01-05
作者/李培芬
無論是開單店經營門市,還是開連鎖店經營通路,融入美學思維與美感元素是必要的。
什麼是門市的美學思維與美感元素?這可以對應在店舖概念、服務品質、空間規劃與商業設計四方面,需要包裝的不僅是產品與菜色,更重要的還是在店舖本身,咖啡館可以只賣咖啡,但也可以賣空間與感覺,就像星巴克咖啡。
如何包裝一家店,這得從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談起,CIS譯為企業識別系統,60年代由美國率先提出,70年代在日本發揚光大,企業識別系統將企業經營的理念與文化,透過企業活動與視覺設計傳達給消費大眾,從而產生認同或價值,達成行銷目的、建構企業形象。
所謂企業識別系統是由三大識別要素所構成,即理念識別(Mind Identity簡稱MI)、行為識別(Behavior Identity,簡稱BI)與視覺識別(Visual Identity,簡稱VI),與店舖概念、服務品質、空間規劃與商業設計配合說明如下:
一.理念識別(MI):許多連鎖店都有店舖發展概念,陸續推出一代店、二代店、三代店…,店舖概念傳達的是經營的理念,是經營者的用心與堅持,形成企業文化,從而發展企業願景。
二.行為識別(BI):企業是靠人來傳達品質,一言一行,或是所舉辦的活動都傳達了企業的形象,就店舖經營而言,理念再美,也必須透過服務來落實,如果人的品質不高,服務品質就不會好,企業形象也隨之打折扣。
三.視覺識別(VI):小至名片、店卡,大至戶外與媒體廣告,透過企業標誌、標準字與標準色的基礎設計,將之應用到所有視覺設計上,包括店舖空間規劃與商業設計。
理念識別、行為識別與視覺識別,以基督教為例好比是聖經、祈禱與十字架,建立共識與標準行為模式,這是不可見的層面,再透過商業設計包裝與統合,形成可見的層面,使企業個性鮮明,可以清楚地被識別出來。
美學經濟並不是只有華麗的外衣而已,沒有文化與深度不能成就美學經濟,也就是說看不見的比看得見的更重要,畢竟有內涵加上適度的包裝,才能引人入勝。
智慧庫:1. 現代行銷不是賣商品而是賣感覺。
2. 產品不等於商品,產品加服務才會成為商品。
工具箱:製作一本企業識別系統手冊,須包含基礎設計與設計應用。
作者介紹

將熱愛變事業!只工作不上班的媽媽這樣找創業舞台
即時新聞
2025-05-05

勞動部推2大創業貸款助青年創業 她放棄百萬年薪、創立飲料店
即時新聞
2025-05-02

引領全球創新!InnoVEX將有450家新創參與 聚焦AI、半導體
即時新聞
2025-04-24

全職3寶媽蛻變創業家 「木瓜媽」創辦人吳佩俞分享創業甘苦
即時新聞
2025-04-22

臺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AI與大數據穩坐創業關鍵字榜首
即時新聞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