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不死.只是凋零
2015-02-25
作者/李培芬
你有沒有記憶中的味道,從年輕烙印到現在,而後一直尋尋覓覓,只是這樣的滋味不再相遇。
我記憶中的味道,其實是一味青草茶,在台南、鐵道旁,靠近小東路與昔日博愛路(現已改名北門路)口,小小的攤店只賣青草茶,與過了火車站那段的博愛路不同,此處沒有逛街的商家,每一次我都是專程走去,就為了這一杯入口有著芝蘭口香糖味道的青草茶。
別問我這家店現在還在不在,每次回到台南,看到在賣青草茶的店,我總是會去喝上一杯,只是記憶中的味道不復存在。
這種失落的感覺,最近格外深刻。以前的同事嫁給了老店的第二代,失聯許久,在另一位熱心同事的帶路下,除了老朋友重逢的喜悅之外,這家頂著五十年招牌的麵店,果然名不虛傳,一入口濃濃的古早味愉悅著味蕾,難怪大熱天三十幾度的高溫,店內的特色是沒有冷氣,仍是一位難求。
終於,忙碌的中午時間漸漸過去,同事才能坐下來與我們聊聊天,從過去談到未來,提到這家老店,她萬般不捨兒女來承接,「我們辛苦就好,希望兒孫能好命」,那麼老店的未來呢?她無語。
而老店的未來呢?時空又拉回現在的台南,上星期走訪了新興的孔廟形象商圈,從古蹟牌樓走進的是一個我不認識的台南,其實這是一個頗見用心的形象商圈,只是裡面沒有我熟悉的台南,簇新的店舖賣的是歐洲莊園咖啡,或是標榜健康的養生鍋,業者創新之餘,沒有體認到的是:飲食生根於文化,而文化則著床於生活,所謂莊園咖啡與蔬菜養生鍋不是台南人的生活,既不曾活過何來生命。
這正是各地形象商圈的問題,在地的商圈若找不到在地人的生活縮影,那麼連觀光客都吸引不到,更遑論在地人!
所以我帶著台北的友人,造訪一家家台南的老店,從小南碗粿、度小月擔仔麵、周氏蝦捲到安平豆花,我們總算找到台南了。
只是我們有了新的憂心,這些在地的好味道,會不會被淹沒在都市化中,跟不上改變的腳步;會不會隨著第二代不願接手,而逐漸走入歷史,這兩個問題都是老店正在面臨的,新加坡老曾記傳奇,似乎不會在台灣上演。
延續台灣老店新生命,即是企業永續經營的課題,下週我們繼續來關心。
智慧庫:
1.企業的存在是一份社會責任。
2.大部份中小企業只會老而不會大。
工具箱:文化經營不是故事行銷,會說故事很重要,踏實建立企業文化更重要。
作者介紹

將熱愛變事業!只工作不上班的媽媽這樣找創業舞台
即時新聞
2025-05-05

勞動部推2大創業貸款助青年創業 她放棄百萬年薪、創立飲料店
即時新聞
2025-05-02

引領全球創新!InnoVEX將有450家新創參與 聚焦AI、半導體
即時新聞
2025-04-24

全職3寶媽蛻變創業家 「木瓜媽」創辦人吳佩俞分享創業甘苦
即時新聞
2025-04-22

臺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AI與大數據穩坐創業關鍵字榜首
即時新聞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