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創業-結合在地文創 三餘書店從高雄紅到香港

2015-12-08 作者/顏瑞田

微型創業-結合在地文創 三餘書店從高雄紅到香港
三餘書店總經理童維辰創業,放棄正夯的前瞻火箭複合材料的生產供應,選擇投入開設獨立書店這個冷門的領域,希望經營一個文創藝術平台,結合文字出版、戲劇、電影、與在地特色文化,提供缺乏資源的小型創作家、以及剛出道的文創人,一個表演的舞台,讓文藝在港都大鳴大放。 走進位於明星學校五福國中後門附近的三餘書店,地下一樓有個展覽空間,11月中旬剛好正在展出丁柏晏和莊克柔這2位碩班剛畢業學子的畫作,接下來的展覽檔期也排到12月中旬了,讓人明顯感受到,三餘書店,不只是一家單純的書店。 「是的,三餘書店只有一樓才是平面出版書籍陳列、銷售的地方」,經營三餘書店的三餘文化公司總經理童維辰說,這棟透天厝的二樓則是與眾不同的咖啡館,三樓則做為開放的表演劇場、或是播放文藝、本土文學電影的場所,換句話說,三餘書店其實是一個結合文字出版、戲劇、電影、與在地特色文化的平台。 更重要的是,每個領域都有其獨特之處,別人很難模仿、複製。童維辰隨手拈來,舉個例子就說,二樓的三餘咖啡館,曾經聘用一位「詩人員工」任明信,他的現代新詩相當受歡迎,粉絲因為要跟任明信一邊喝咖啡、一邊談論新詩的內容,從一樓門口一路排到二樓,常常擠滿了人。 因此,三餘書店可以說是不缺人潮的,童維辰指出,三餘「星期三的地下室詩社」,除了每半年會邀請一位詩人駐店,定期或不定期,都會有電影、戲劇的演講和賞析,讀書會更是有如家常便飯,「一年的活動超過365場」。 他說,這也是三餘書店從2013年10月開張2年多來,消費者逛完書店、參與相關活動之後,購書提袋率超過50%的重要因素。因為,前來三餘書店的消費者大部份是「目的性消費客群」,跟其它書店的消費者結構截然不同。 當然,三餘書店雖然是賣書的地方,但是,在選擇書籍方面,三餘是有明顯的市場區隔的。童維辰表示,例如,同樣是旅遊書籍,三餘挑選的書籍,著重在旅遊地點的文化特色和歷史背景的介紹,而不是旅遊景點的導覽或美食。 也因為有這樣的特色,加上擁有5位專業員工,三餘書店才能將地方的社區文化串接在一起。例如,三餘曾經與高雄美濃愛鄉協進會合作,舉辦一場「美濃社區運動年回顧展」,把有關美濃黃蝶季生態之旅、里山文化、鍾理和文學著作、以及美濃相關的著作,在店內一次擺齊,參加活動的人,一次就可以「一站購足」。 其實,一頭裁進文創事業,並不是童維辰的第一志願,「我原本最想做的是前瞻火箭複合材料的生產供應商」,他表示,後來決定創業開設三餘書店,主要是受了濁水溪以南最大獨立書店、嘉義歷史悠久的洪雅書店老板好友余國信一句話的刺激,「高雄數百萬人口,連個像樣的書局都沒有!」 再加上知名本土歌手陳明章,因為一場演唱會,撩起他和好友謝銘仁追逐文化產業的熱情,終於踏進文創圈。他說,走了2年多的文化路,也算小有成就感,「還好,也沒賠錢」,特別是,三餘竟然紅到香港,許多香港粉絲,還特地前來高雄,指名拜訪三餘書店,「我也不虛此行」。 (工商時報)
作者介紹
創業加盟線上展
增加你的品牌影響力!
立即撥打專線:
02-2746-9797
(客服時間:AM9:00~PM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