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麥辦市集 與創作者共創品牌路
2016-05-25
作者/邱莉玲

將創意市集發展成公司經營型態,帶著創作人從台北一路擺攤到倫敦,80後世代、CAMPOBAG希嘉文化創辦人陳小麥開了許多先例,也花了10年青春在經營擺攤人生,因為她看到創意市集對這代年輕人的影響,「找到一種用創作可以存活的方式,進一步變成工作、事業,也看到一條自創品牌的路!」
她所經營的擺攤人生,是讓處不同歷程的創作者,以創作、擺攤結合體驗生活的方式,透過參加國內外創意市集推廣創作。她已帶著500人次的台灣創作者到海外8個城市創意市集擺攤,下半年將串聯東協十國創作者舉辦跨國大型創意市集,讓更多台灣創作被看見。
陳小麥強調,創意市集不只是擺攤,同時讓許多年輕人找到人生方向,創作者踏出創業的起步,從中她也看到產業文創化的機會,在2008年以50萬元成立希嘉文化,想做的就是營造環境、共創舞台。
陳小麥一路目睹創意市集的發展,從民間投入、節慶式的,到政府、學校、百貨公司跟進,2008、09年更出現常態性或駐地型市集(如西門紅樓)每周固定舉辦,近1、2年還有主題式、策展式市集,理念相同的人一起辦(如小農市集),如今台灣每個周末都有創意市集,1個市集從十攤到百攤都有,光是台北4大市集西門紅樓、天母、華山、松菸,每周擺攤數加總逾200攤。
隨創意市集成長,陳小麥持續調整CAMPOBAG業務方向,老公顏瑋志也在第3年加入,擴大業務範圍,協助創作者與通路、廠商洽談商業合作,讓他們可以持續穩定創作,呈現台灣青年的生活形態,也以此為主題策展的內容。
再者陳小麥發現,台灣比香港等地區更鼓勵年輕人創作,很容易開始卻不容易長久、變大,不知道如何走出去跟廠商溝通,將產品賣向國際,所以CAMPOBAG在2010年開始帶創作人到海外辦市集,學習國際化。
2011年CAMPOBAG也進駐大稻埕URS155基地,提供創作者市集、空間、課程、展售等服務,並發展出跟迪化街店家一起聯名開發商品,如香料粉,以及搭配迪化街店家食材的節氣料理工作坊「好味食堂」,集結成《大稻埕的創新遊戲》一書,出版所得將成立創藝基金投資創作者。
今年創意市集邁入第2個十年,與陳小麥同期一些做得好的創作者也已成立公司,通路不能只限於市集,加上科技發展、產業結構變化,所以CAMPOBAG也希望透過專案企劃,讓更多製造商願意採用台灣創作的圖像素材。稍早在台灣設計師周,CAMPOBAG媒合設計、創作、製造3方,安排15個創作人與15家製造商合作,做出具台灣意象特色的設計商品。
明年起,她會把重心拉回台灣,因為創意市集仍蓬勃發展,全國158所學校近一半有設計科系,源源不絕的創作者需要舞台表現,創意市集讓學生、年輕人擺攤,接觸市場且知道消費者如何看待作品,努力精進至少3年以上的創作者,有機會被通路、廠商看到和獲得商業合作,或進駐百貨商場打品牌,找到製造商支持他們小量訂做,也為製造業改善某個設計環節,CAMPOBAG希望扮演搭橋者,連結消費者、創作者、製造者,營造好的環境。
作者介紹

將熱愛變事業!只工作不上班的媽媽這樣找創業舞台
即時新聞
2025-05-05

勞動部推2大創業貸款助青年創業 她放棄百萬年薪、創立飲料店
即時新聞
2025-05-02

引領全球創新!InnoVEX將有450家新創參與 聚焦AI、半導體
即時新聞
2025-04-24

全職3寶媽蛻變創業家 「木瓜媽」創辦人吳佩俞分享創業甘苦
即時新聞
2025-04-22

臺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AI與大數據穩坐創業關鍵字榜首
即時新聞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