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重慈善 成台青創業熱門選項
2016-08-03
作者/李侑珊

社會企業屬非營利導向,側重公民概念與慈善性,理念性強,成為青年創業的熱門選項。對此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副教授曾鈺涓2日指出,社會企業發展好壞,仰賴所屬社會開放程度,台灣諸如婦女救援基金會等社會企業組織,多起源於社會運動;但大陸理解社會企業的程度,往往仍停留在公益事業層面,不及台灣。
伴隨民主制度的純熟發展,台灣近年常見社會運動,透過抗爭表達訴求;但曾鈺涓認為,社會運動發展到某程度,會發現抗爭無法解決所有問題,唯有將訴求系統化、組織化,才能永續經營。
近年來台灣社會企業側重在地關懷,例如發跡於台中的「角落微光」社會企業,為協助街友建立謀生能力,打造「隱者地圖計畫」,找來街友為民眾導覽台中舊街區,並以民眾的報名費為主要獲利來源。由於社會企業仰賴捐款或政府資助,「工作幾十年,只領月薪2萬多元,是很常見的事,只能靠熱忱撐下去」,曾鈺涓說。
曾鈺涓認為,相較於台灣社會企業概念已臻純熟,大陸對社會企業的理解則仍顯不足。
新浪微博雖有設立「微公益平台」,時常找來兩岸三地知名藝人,在各自的微博轉貼文章,協助募款,資助留守兒童或偏遠地區的民眾;但作法停留在社會公益的階段,與社會企業側重公民理念的特性,仍有所不同。
作者介紹

青創貸款2.295%超低利 45歲前最高可貸1200萬
即時新聞
2025-06-25

從小培養創業思維!非洲迦納國會議員提案:創業教育納國高中課綱
即時新聞
2025-06-19

畢業生創業的第一堂課 免費資源完整蒐羅
即時新聞
2025-06-18

畢業季拚創業!夏季加盟展登場 一人創業、AI美業正夯
即時新聞
2025-06-13

畢業「薪」出路!要就業還是創業、解析新鮮人的4大職涯攻略
即時新聞
202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