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後的創業考題 留住客戶才是真功夫

每年雙11的銷售狂潮,都是新創品牌展現實力的最佳舞台。然而,對於創業者而言,雙11帶來的不只是短期的業績刺激,更是一場殘酷的考驗:在流量退去、折扣消失之後,能否將一次性的消費者轉化為長期的品牌支持者,才是真正的「生死分水嶺」。
事實上,根據電商研究報告,雙11期間新客佔比往往超過三成,但其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會在半年內回購。這意味著,如果創業者只把雙11當成「單點爆發」,卻忽略後續的留存經營,最終將淪為「賺人氣不賺長久」。
在雙11的促銷機制下,許多消費者被折扣吸引進場。然而,當折扣結束後,他們是否願意再次回到品牌,取決於品牌能否提供超越價格的價值。這裡的價值,包含產品本身的品質與差異化,也包含服務體驗與情感連結。
例如,不少新創品牌在雙11後立刻推出「會員專屬回饋」,以延續消費者的參與感。有業者設計積分制度,將一次性消費轉化為長期累積;也有創業者透過「訂閱制」模式,讓消費者形成固定購買習慣,降低流失率。
除了制度設計,社群經營成為留住客戶的關鍵策略。創業者不僅僅是賣產品,更要在品牌與客戶之間建構一種「共同體」。這種共同體可能是針對特定興趣的社團,例如永續生活、咖啡文化、運動健康;也可能是針對消費者痛點而形成的交流社群。
透過社群,品牌能不斷與消費者互動,建立情感連結。當消費者開始把品牌視為「生活的一部分」時,即便沒有折扣,他們依舊願意回頭購買。
隨著工具普及,AI與大數據分析已不再是大型企業的專利。中小創業團隊也能利用數據追蹤,觀察消費者的回購週期、喜好商品,並透過電子報、App推播或個性化優惠,精準地在適當時機觸及客戶。這種「養客」策略,能有效降低獲客成本,並延長客戶生命週期價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 CLV)。
雙11無疑是一場盛宴,但對創業者而言,真正的挑戰才在後頭。能否將一次性的銷售高峰,轉化為穩健的品牌基礎,將決定新創能否持續生存。
換言之,雙11是一場「顧客獲取」的比賽,但更長遠的戰爭,是「顧客留存」的修煉。那些懂得經營會員、打造社群、善用數據的創業者,才有機會在熱潮退去之後,依然穩步前行。

高市青創貸款破萬件、88億資金挹注 創業動能看漲

從台灣出發的電商品牌 「小眾市場」的全球新藍海

創業新手的雙11生存指南 「3大行銷錯誤」不要犯

消費者理性回歸!雙11行銷重點從價格戰轉向品牌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