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咖啡市場與本質
2015-02-24 作者/梁世豪

咖啡,是世界交易量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期貨商品
當咖啡進入到第三波浪潮後,台灣的咖啡市場也迅速反應並銜接上,在台近幾年來,從北至南,由車水馬龍的路上至左彎右拐的巷弄間,大樓林立或殘破不堪的老屋中,無一不見到各式各樣的咖啡館;在蓬勃發展的台灣,咖啡已是現代人的必需品,從星巴克教會我們什麼是咖啡開始,喝咖啡已經慢慢取代了中國人喝茶的習慣。咖啡市場的成熟,從烘焙麵包坊結合咖啡館亦或者由便利商店主打的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咖啡館,再進化到連鎖自家烘焙咖啡吧的崛起,在在地說明了咖啡市場的需求性與崛起。
第二波的咖啡浪潮主要是指連鎖咖啡市場的興起,以及咖啡豆的生產國選擇與深烘焙為偏好;近年來,在咖啡豆種植技術與知識的進步,以及消費者的素質提升下,咖啡慢慢開始媲美紅酒的階段,人們開始在乎咖啡的產區、莊園、品種、種植氣候、當地土壤、咖啡生豆的處理法等等,無一不走向精緻化、精品化,並且強調著產區特色,烘焙度也由深至淺,強調咖啡所該擁有的水果調性、花香調性;因此,誕生了第三波的咖啡浪潮,並且,迫使讓以義式咖啡為主軸的咖啡館紛紛提倡”精品咖啡化”,開始提供單品咖啡(所謂單品咖啡即為單一產區、單一莊園、單一品種),並從使用烘焙好的進口咖啡豆改成自家烘焙咖啡豆,烘焙程度則改為中、淺烘焙,在這浪潮的推波助瀾下,連鎖咖啡龍頭老大星巴克也在2013年4月開始在台推出手沖單品咖啡,2014年增加至6家門市,專設手沖咖啡吧台,提供特定產區咖啡,想必在百家爭鳴的咖啡市場下,唯一得利的絕對是喜愛咖啡的顧客們。
現今咖啡市場的蓬勃,咖啡從業人員也快速增加,因快速增加的情況,咖啡館內的咖啡教育訓練有著很大的一塊斷層,多數業主,主要著重在店鋪裝潢風格,甚少注意到咖啡技術層面,因此,反映至消費者,形成了兩種區塊,一類為咖啡饕客,此類消費者著重於味覺的享受,有著自己喜愛的固定店家,也會選擇較為專業的咖啡館消費,另一類則為場域形(複合式)消費者,此類消費者多數針對咖啡店家所提供的餐點、飲品、附加價值(如提供電源插座、免費WI-FI)等所吸引,針對店家的專業度較無太大的反應與要求。
有此可分析出這兩類型的消費者重疊性低,因此,咖啡店家若能著重技術與知識層面並且兼具餐點飲品、個性裝潢等層面,我想此類型的咖啡館,生意必定興隆。
時代在轉變,咖啡的市場也在改變,早些年前,咖啡館內以上班族、貴婦為主的趨勢已過,走一遭咖啡館,你會發現除了上班族外,多了90後的大學生們,他們開始喜歡喝咖啡也習慣喝咖啡,並且在咖啡館裡打報告、聚會聊天,這無疑的在訴說著台灣咖啡市場的改變,台灣咖啡銷售市場的未來趨勢將走向低年齡層,並且持續不斷的蓬勃發展。最後在市場面與未來性的觀點下,還是希望台灣的咖啡店家在從事咖啡產業時,能回過頭,重新審慎思考一下,咖啡館的本質是什麼,無非就是提供一杯美味的咖啡嗎?也應此,希望能將本質的咖啡技術與知識放置第一,唯有如此,台灣的咖啡產業才能永續下去,不是嗎?
作者介紹
梁世豪

創業夢不遙遠!拉亞漢堡、iTrash、奧斯汀美語加盟全攻略
即時新聞2025-09-19

搶攻22.5億市場商機!台北國際連鎖加盟大展世貿揭幕
即時新聞2025-09-16

面對創業高失敗率如何提升成功率?郭士維:創業首重「心態」
即時新聞2025-08-26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台北會館開幕 吳永強:邁向「千品牌、萬人才」願景
即時新聞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