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創業 別只看到科技業
2015-06-25 作者/徐丹凱

▲圖說:政府推出多項獎勵創新創業計畫,立意雖好,但卻明顯的著重在高成長型(growth-oriented)與資金集中型(capital intensive)事業。
作者:徐丹凱(美國北卡羅萊納州阿帕拉契州立大學商學院創業管理助理教授)
近年來聽聞政府推出多項獎勵創新創業計畫,立意雖好,但卻明顯的著重在高成長型(growth-oriented)與資金集中型(capital intensive)事業。這樣的事業多半需要極大的啟動或種子資金,政府政策因而著重在新創事業的創新或發展潛能、並幫助創業家尋找資金。
然而,在創業學的定義裡,創業家是「尋找及實現商業機會的人」。因此,不僅僅是高科技產業的事業創造者是創業家,醫生(如果有自己的診所)、美容美髮業者、甚至路邊賣雞排的小販,都是創業家 - 只要他們在尋找商業機會並開創了他們自己的事業。這樣的創業家在我們社會占了大多數,但卻很大程度的被政府忽略了。
美國的研究顯示,在美國僅僅只有百分之十三的新創業是屬於科技領域,卻有三分之一的新創事業是服務業(包括托嬰中心、美容美髮、室內設計等等)。這樣的事業一開始可能屬於微型企業,但一旦站穩腳步之後,卻有可能開創極大的商機。研究顯示,許多成功的大企業一開始都沒想過會發展成全球知名的企業: 星巴克原本只是西雅圖的一間小咖啡店。美國著名的搬家公司 U-Haul,創始人一開始只是簡單的想利用他自有的二手貨車賺些錢,所以開始將它出租,慢慢發展成全國型的事業。知名頂級冰淇淋品牌班傑瑞 (Ben & Jerrys)也是從佛蒙特州的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開始。這些企業一開始都沒有商業計畫書、也沒有創投投資;他們都是從生活型企業開始、最後都發展成上億美元的事業,不但促進了經濟發展、並且增加了就業機會。
筆者曾授課的大學裡,有一位非常成功的企業家校友,每年捐贈百萬美元回校; 他在大學時期,靠著幫同學在大雪天裡提供送洗衣物的服務,賺取了第一桶金,幫助他開展了之後的其他事業。我們的創業教育與政府政策不應該僅限於輔導高成長型與資金集中型事業,這樣的政策會過度偏重在創業計畫書撰寫及融資與募資。創業教育與政策更應著重在幫助各行各業的創業家們(包括生活型事業),如何用手邊現有的資源與技能創業。
作者介紹
徐丹凱

創業夢不遙遠!拉亞漢堡、iTrash、奧斯汀美語加盟全攻略
即時新聞2025-09-19

搶攻22.5億市場商機!台北國際連鎖加盟大展世貿揭幕
即時新聞2025-09-16

面對創業高失敗率如何提升成功率?郭士維:創業首重「心態」
即時新聞2025-08-26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台北會館開幕 吳永強:邁向「千品牌、萬人才」願景
即時新聞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