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加法,創業家更要懂減法
2015-07-02 作者/CHEERS

決定「什麼不做」確實比「要做什麼」更讓人掙扎。不過,只要初衷始終明確,在機會之前冷靜面對,充分評估「資源充足度」與有形、無形的「機會成本」,這條線也不是太難畫。
為了追求事業成長,每個創業家腦袋裡,大概24小時都在想這個問題:還能多做什麼?還能抓住什麼機會?在衝刺的過程中,拼命用「加法」並不奇怪,但在我的經驗裡,懂得適時運用「減法」,往往對團隊的長遠發展和永續經營更重要。
其實,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也都需要減法思考。比如好的設計一定需要留白,好的空間配置一定不能過於擁擠。而放在創業這個面向上,當組織逐漸有了一定規模和知名度,創業家很容易發現新機會、新人脈、新資訊進來的頻率變高了,不像最初那麼稀有和困難了,但這時也就是考驗的開始:什麼要取?什麼要捨?還是來者不拒,統統都要做?
我觀察,通常創業家碰到的最大困惑,是他們不知道該怎麼「減」,而背後理由來自不清楚自我的核心定位,於是下意識先抓住所有可能性再說,覺得這樣就等於保證未來的成功和成長。
但是不管個人或團隊,時間與精力都有限,因此不能只看到機會,也要看到必須付出的機會成本,這包括實質付出有形的部份,也包括排擠了其他項目無形的部份。如果創業家只顧著帶頭衝,卻缺乏完整思考,衝的意義和方向不明,只會削弱能量,甚至破壞團隊的共識。偏偏在目前社會急功近利的步調下,很多創業家都不自覺被推得很焦躁,不但捨棄原先的節奏,連準備跟研究都不想做,決策只講速度、憑感覺,這就更加危險。
作者介紹
CHEERS

創業夢不遙遠!拉亞漢堡、iTrash、奧斯汀美語加盟全攻略
即時新聞2025-09-19

搶攻22.5億市場商機!台北國際連鎖加盟大展世貿揭幕
即時新聞2025-09-16

面對創業高失敗率如何提升成功率?郭士維:創業首重「心態」
即時新聞2025-08-26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台北會館開幕 吳永強:邁向「千品牌、萬人才」願景
即時新聞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