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是快樂的

2015-08-21 作者/蘇麗媚(夢田文創執行長暨創辦人)

創作是快樂的
圖說:「男言之隱」舞台劇演出,眾明星捧場。圖/夢田文創提供 「最棒的成功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並且很快樂。」 今年因為「男言之隱」舞台劇,與「故事工廠劇團」導演黃致凱和團隊一起創作,我聯繫了好久不見的劇作家徐譽庭,一起暢談故事創作也分享那個會令人著迷的劇場力量。 記得第一次與譽庭合作,是在三立優質戲劇「第二回合我愛你」,她是一個總能透過準確文字語言讓劇情呼吸的編劇,從平凡樸實的生活裡恰如其分的找到情感共鳴,在更深的探索裡巧妙駕馭觀眾的心。 觀眾從劇本認識徐譽庭,劇本也是她與自己對話的放大與延伸。隔一年她就創作了「我可能不會愛你」,她說:「每個創作都是某一秒鐘的心情去放大,你可以鑽進去,然後讓它無限。」這是她在說故事時,從真假虛實裡找到的脈絡,譽庭筆下每個角色的不完美,就如同每個人身邊曾經出現過的生命經驗,真實而深刻。就像劇場,一個最困難的創作環境不夠完美,但總令人深為它著迷。 譽庭1989年加入屏風表演班,將近十年跟隨李國修老師不只學習編導,還有劇場裡「萬眾一心」的信念,開演前的「三合一儀式」集結技術、演員、行政互道感謝,這個簡單的動作,讓劇場的所有伙伴剎那間心與心之間的力量凝聚,如此巨大。 我想起「男言之隱」首演當天,我和劇團所有工作夥伴在舞台上手牽著手,圍成一個圓,互道感謝,當時站在身旁的導演緊握著我的手,好像有一股力量流淌著,一路竄過所有工作人員的心。那一刻,夥伴們在心中互道誠摯的感謝,共同為了最美好的目標而努力:「把最完美的演出呈現給觀眾。」 這時,我想著,台灣影視產業所面臨的困境,整體大環境的士氣低迷,最缺乏的正是這股劇場裡最重要的「團結一心」。 過去台灣創作的故事不斷受到兩岸三地的觀眾喜愛,但現在我們卻也都看見了台灣「製作戲劇的粗糙,而那個粗糙讓人心疼。」我們省思反芻,身為產業一份子可以如何為產業面臨的困境盡力?參與過劇場的經驗又能為產業加分多少? 譽庭回憶起早期劇場,屏風只有四個行政人員,有一次遇到颱風退票上的處理疏失造成了觀眾不愉快,沒有人推諉責任,而是眾人同心搶救失誤。「當大家的方向是一致,就不會去分這件事是誰的責任。」但,相反於劇場的態度,在電視圈多數是只要一犯錯都與我無關。 劇場對於創作「自在又自信」的態度,讓作品即便是小眾,也總深獲大眾的心。就如譽庭的創作執著,她說:「只想寫台灣這片土地的故事,堅持說自己想說的,我的作品很小眾,但有一群死忠觀眾,因為喜歡我的風格,慢慢凝聚被吸引而來,形成一種格局,我認為現實跟理想,不是我選擇你,而是你選擇我。」的確,無論劇場或譽庭,只要堅持說一個好故事,就能凝聚夥伴和觀眾的力量,成為創作最美好的事情。 我深覺,「自在又自信」這個精神是現在比較破碎分裂的影視產業所缺乏的,而劇場「團結一心」的信念,正是每一個人可以學習的功課,我們都可以試著從小我影響到大我,以更不同的視角更宏觀的心看見產業困境,相信自然能夠發現產業新的可能,重新找回創作的快樂。
作者介紹
蘇麗媚(夢田文創執行長暨創辦人)
創業搶先報
1111人力銀行logo
1111創業加盟logo
1HR 1111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logo
線上客服系統
增加你的品牌影響力!
立即撥打專線:
02-2746-9797
(客服時間:AM9:00~PM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