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導讀/創新 讓企業逆風順航
2015-10-29 作者/吳芥之

陽明海運董事長盧峯海(圖)出書,分享逾40年的海運業經營管理經驗與智慧。 陽明海運/提供
盧峯海/口述
45年前我進入招商局輪船公司(陽明海運前身)任職,經過了幾年的勤奮努力工作及兼任教學,受到長官賞識、提拔,也有不錯的工作表現和教學心得。回憶當年在大學時期,曾經立志做大事,效法先賢「立德、立功、立言」,於是將走過濤海數十寒暑,沿途拾得及心路歷程,隨筆札記。
1988年,苦熬五年半,我終於完成了博士論文,並取得政大企研所的博士學位;在寫論文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要尋找所謂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原則,是多麼困難的事。
談經營 分享親身經驗
學術研究中,大多數歸納出來的理論原則,都是在某些情境和條件限制下,才能發揮效用;時空環境一改,同一套作法可能就毫無作用。
這也難怪,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多如繁星,但要找出共通的學理原則,卻是可遇不可求。
我長年有讀經的習慣,記得《金剛經》裡有這一句:「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大概的意思是,我們若要渡河到美好的對岸去,就要打造一艘竹筏,一旦到了對岸,就算這艘竹筏造得再好,也不必一直帶在身邊,應該要捨去。
同樣地,企業經營在不同的時空環境會有不同的問題,一旦過了當下,先前解決問題的策略就未必能再適用。
既然如此,我又何德何能,要把自己局限、狹隘的經驗和能力公諸於世,反而誤了讀者,於是便打消出書的念頭。
但是當工作更久,對事物的觀察也逐漸進展到另一個層次,慢慢體會出,萬事萬物即便不同樣貌,但其中必然有些共同的脈絡串連其間。許許多多企業成功或失敗的案例中,總可以歸納出共通的原則;就算依著這些原則去做,也未必能達到同樣的成績,但至少可以讓我們了解大致的努力方向,不致偏離正道太遠。
簡單說,「企業管理」是可以學習而來的,有些甚至可以複製。當一切外在條件都具備了,最後成敗的關鍵,只剩下企業管理高層的特質。
我可以把自身的經驗、想法告訴年輕人,至於聽者要如何解讀、如何運用,甚至要反其道而行,都沒有關係,我只要盡我所能地做好我能做到的部分,這樣就夠了。這是我說服自己出書的關鍵。
決策力 印證領導能力
我十分重視高階主管的能力和視野,每個產業特性不同,各有其專業領域,但高階主管若擁有偵測產業環境變化因素的能力,便能適時做出正確的決策。
企業所訂定的目標、擬訂的策略,能與產業環境搭配得愈調和,成功的機率就愈高。
在研究企業個案中,一定會驗證出一些關鍵因素,有時我們會試圖將這些關鍵因素「通用化」(generalization),將其歸納為可複製的原理,但往往並不成功。
關鍵在於企業高階主管決策的時空環境因素不同,即便訂出相同的目標,也必須要用不同的策略來執行。
不同的企業會面對不同的問題,同一家企業在不同階段,也會面對不同的問題;要解決問題,若能兼顧企業短、中、長期的發展最好,但有時為了培養日後的競爭力,可能也會犧牲短期的利益。
老問題 用新方法解決
這本書名,我堅持要有「創新」兩個字,因為創新才是讓企業不斷向前進步的原動力。一般人會視創新為畏途,以為這是專業研發人員或高層管理者的工作;其實,創新(innovation)不等於發明(invent),我們不需要像愛迪生發明電燈一樣,只要老問題能用新方法來解決,就是「創新」;而用有系統的方法解決問題,就是「科學」。
創新的催生,從新思想開始,簡報、實驗、施行,到形成創新文化,力量就很大。
從航運到造船40餘年,有人問我的企業妙手回春術到底是什麼,我的答案是:「不斷的創新、再創新」而已,這也是我想在這本書裡傳達的概念。
屆臨退休前夕,為什麼我又有了出書的想法?我從招商局到陽明海運,其間還有過台航與中(台)船的幾年短暫服務經驗,加入海運事業已經45年了,這一路走來,經歷不少挑戰,也在長官、同仁和朋友的協助下,克服困難,完成任務、達成使命。
如今因緣際會,得以將這些奮鬥過程、成功經驗、失敗教訓等,寫成一篇篇小故事,並將管理心得寫於各篇後的「峯海小語」,彙集成書出版,希望能給年輕朋友作為參考和啟發。
(本文摘自《逆風順航:盧峯海的創新船奇》新書,即日起各大通路銷售,團購請洽02-86925588轉5735張小姐)
經濟日報
作者介紹
吳芥之

創業夢不遙遠!拉亞漢堡、iTrash、奧斯汀美語加盟全攻略
即時新聞2025-09-19

搶攻22.5億市場商機!台北國際連鎖加盟大展世貿揭幕
即時新聞2025-09-16

面對創業高失敗率如何提升成功率?郭士維:創業首重「心態」
即時新聞2025-08-26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台北會館開幕 吳永強:邁向「千品牌、萬人才」願景
即時新聞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