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關懷/傳善獎 點亮公益創新明燈

2015-11-20 作者/何佩儒

社會關懷/傳善獎 點亮公益創新明燈
第一屆「傳善獎」頒獎典禮日前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以「改變的起點」為題演講。 記者鄭超文/攝影 創新是科技業的DNA,近年傳統產業也談創新,不過隨時代的轉變,連社福機構也要進行創新,除了藉創新在募款寒冬中,獲得社會資金的奧援,也藉此讓服務更有效率,更符合被服務者的需求。此次震旦集團舉行的傳善獎,就讓包括張秀菊基金會、現代婦女基金會等五個社福機構的創新方案脫穎而出。 替中型社福機構闢財源 對社福機構來說,光有愛心與熱忱還不夠,除了在第一線的服務中奔波,募款更是機構存活的關鍵。震旦集團表示,大型社福機構因知名度高,募款相對容易,中型的社福機構因知名度較低,募款更形不易,因此震旦集團首屆傳善獎的贊助目標即鎖定中型社福機構。 由於中型社福機構需要的不是一次性的贊助,而是長期而穩定的資金來源,才能思考如何創新,因此震旦集團提供每個得獎機構每年400萬元、連續三年,共1,200萬元的經費補助。 震旦集團董事長袁蕙華指出,長期穩定的經費補助,有助於得獎機構放手去創新、提供弱勢族群更好的服務,更讓社會大眾的善心可以流向這些得獎機構,傳善獎就是希望建立起這樣的善性循環。而今年贊助五家社福機構,明年更將增加到八家。 以張秀菊基金會來說,15年來已陪伴超過900多位的弱勢孩子走出過往的家庭傷害,培養自立生活能力。此次基金會推出「萌芽計畫」,就是開發出翻轉弱勢少年生命的輔導模式。 張秀菊基金會執行長郭碧雲表示,一般家庭的孩子到了大學畢業,父母都不忍放手,會裡的孩子到了18歲就要自立,而且他們沒有家庭的支援,萌芽計畫就是為了讓他們能順利重返社會、邁向自立而設計的訓練課程。 協助長輩重拾生命動力 包括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訓練、學習問題解決能力和挫折忍受度的戶外冒險教育與職業探索等課程,也希望他們學習經營家庭的能力與責任,避免讓下一代再度回到安置體系的惡性循環。 而現代婦女基金會則從過去協助家暴受害的婦女、致力婦幼權益修法與制度推動,近幾年,發現許多青年學子在戀愛過程被施暴,甚至因為分手痛下殺手的恐怖情人。 現代婦女基金會副執行長林美薰表示,此次推出「愛是尊重」專案,將把防治對象往青年學子邁進,創新的作法是要因應年輕人的習慣與作法,建置屬於青年族群的戀愛諮詢網站,教導年輕人若遇到恐怖情人該如何面對,透過預防、保護與校園防護,幫助青少年學習關係經營、衝突處理及預防約會暴力。 長年守護失去自我照顧能力的年長者,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創新的方案則是設計運動課程,讓長輩重拾生命動力。 永信基金會執行長趙明明說,許多長輩到了養護中心,就變成「三等」公民,等吃、等睡、等死,為了讓長輩重新恢復與建立生活自理能力,希望透過研發「能力回復運動」系列課程,讓長輩生活自立所需要用到的肌肉重新活化,重拾有尊嚴、快樂的生活。 提供生活技能訓練學習 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董事長林進興指出,頸髓損傷是脊髓傷害中最嚴重的一群,因為要面對的是四肢癱瘓,發展中心過去在協助重度頸髓傷友回歸自立生活做得不夠好,透過傳善獎的資助,希望能建立一套協助頸髓傷者生活能力及外出行動能力養成、職前準備、心理支持、社會網絡建構等全服務方案,重新建立自立生活能力。 而隨著罹癌人口增加,不僅病患本身,連其家人的生活都會受到影響,癌症希望基金會除了過去協助癌友家庭順利走過抗癌路,此次也希望透過「癌友家庭照顧計畫」,成立全台首家專屬癌症病友以及電話諮詢中心(Call Center),即時回應各種問題,並發展符合癌友家庭的實質性服務。 在首屆頒獎典禮中獲邀發表專題演講的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提醒,短打型的服務只是一時的火花,無法改變其終身的宿命,因此要持恆永續的伴護,才能真正幫助弱勢者驕傲的站起來。而社福機構需要更多包括財務、管理等專業人才,以及更多如震旦集團這樣的企業及社會資源投入。
作者介紹
何佩儒
創業搶先報
1111人力銀行logo
1111創業加盟logo
1HR 1111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logo
線上客服系統
增加你的品牌影響力!
立即撥打專線:
02-2746-9797
(客服時間:AM9:00~PM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