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智慧製造 要靠虛實合一
2015-12-18 作者/洪春暉

資策會MIC產業顧問洪春暉。 記者余承翰/攝影
隨著人力成本、高效能效率要求逐漸升高,對於工業製造的技術,再次將製造業流程推向更為模組化、高效率與強調彼此協調,並需具備即時監控的能力。
從需求端的角度來看,為符合終端客戶日趨增加的客製化需求,開始提供製造業服務化、多樣少量客製化,甚至發展可提前預測需求的製造模式。
為因應相關製造需求變化,各國積極推動製造業政策,以提升整體製造業升級。
美國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開始推動製造業回流,提升製造業能力,制訂「再工業化政策」。
德國在2012年訂出「工業4.0」計畫,希望創造未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提倡執行IT現代科技與傳統工業生產的「虛實合一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s, CPS),使異質網路整合,讓嵌入式系統、感測器、機械手臂等裝置得到互動與即時控制的能力,帶動製造技術變革。
美國與德國推動智慧製造的政策後,智慧製造一時風行,已成為以製造為主的國家必須著重的要點。
過去中國大陸因工資低廉、勞動力豐沛,加上各地政府提供的賦稅減免,成為全球資訊相關業者投資首選。
2008年之後,大陸地區製造已占台灣資訊產業生產比重九成,2009年更達到九成五;後來因賦稅減免不再、勞動力出現緊縮及薪資成本逐年調升,導致大陸生產比重逐年降溫,全球各國業者除返回母國投資設廠,並積極轉往東南亞、南美等新興市場布局。
過去兩岸在製造上以合作為主的模式,也因大陸地區製造成本上升,使兩岸製造成本逐漸拉近,過去合作模式開始轉為競爭比價的情勢,連帶使台灣面臨許多製造業轉型之壓力。
因此政府在2015年推出生產力4.0的政策方案,將智慧科技應用的範圍進一步從製造業延伸至商業、農業等範疇。
無論是美國、德國推出的再工業化政策、工業4.0計畫,或是我國推出的生產力4.0方案,在核心的概念上,皆需應用智慧科技於製造或相關領域之上,以進一步提高產業的附加價值,創造更高的生產力。
目前智慧科技的發展已成為顯學,主要焦點集中於感測技術、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等。
將在各領域中應用智慧科技相關的新興技術,發展多元的服務創新,邁向生產力4.0的發展情境。
在生產力4.0與智慧製造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術就是CPS。
而CPS可視為類似於企業ERP的複合性整體解決方案。
過去企業藉由ERP系統,從財會、銷售等方向進行公司整體流程再造,達到改善公司治理的方式。
現在工廠也面臨各種不同環境的調整應變需求,利用CPS進行虛實資訊的整合。
從產品設計階段到產品製造實踐階段間,每個環節讓實體和虛擬資訊緊密結合,並利用從實體收集的精密資料,藉由再利用軟體運算能力及輔助決策能力,即時對針對實體生產環境做出反應,讓每個環節的實體和虛擬資訊緊密結合,以提供生產效率與彈性製造的能力。
展望未來的製造產業,因應產業環境、市場需求與社會環境變遷,利用智慧科技使製造流程更為智慧化,滿足少量多樣的客製化需求,已成為主要工業國家發展的趨勢。
為達成智慧製造與生產力4.0目標,各界積極投入發展智慧科技相關領域,從感測技術、人工智慧到大數據分析等,皆須進一步投入資源加以探究。
而CPS更是相關軟硬體技術匯流的核心,值得我國產官學研各界長期關注並投入發展。
(作者是資策會MIC產業顧問)
作者介紹
洪春暉

搶攻22.5億市場商機!台北國際連鎖加盟大展世貿揭幕
即時新聞2025-09-16

面對創業高失敗率如何提升成功率?郭士維:創業首重「心態」
即時新聞2025-08-26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台北會館開幕 吳永強:邁向「千品牌、萬人才」願景
即時新聞2025-08-26

一杯涼到底的生意 手搖創業趨勢大解析
即時新聞2025-08-21

北分署創客基地輔導青年創業 DIY數位相機募資破60萬
即時新聞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