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軟實力 滬徐家匯翻新玩文創 加速重大文化建設、改造古鎮村落
2016-02-03 作者/勵心如

文創盛行當下,上海也將大變身,上海「十三五規畫」中,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被列為一大重點,而有400年歷史的徐家匯商圈正逐步翻新,像是被稱為「徐家匯後花園」的衡山坊改建自1930年代的花園洋房,距徐家匯商圈不到10分鐘路程,轉個彎便可瞧見異國風情的慢生活街區。
上海「十三五」時期,以文化作為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的一大元素,具體措施包括要加快上海博物館東館、上海圖書館東館、上海大歌劇院等重大文化建設項目,以及要大力推進電影、演藝、出版、藝術品交易等文化創意產業;進行一批古鎮、傳統村落的維護和改造利用等。
回復哥德式教堂風貌
其中位居市中心的徐家匯,就被認為正在進行新一次華麗轉身。徐家匯因晚明大學士、科學家徐光啟而得名,是上海著名地標,也留下許多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歷史建築,像是徐家匯天主教堂、大修道院、徐匯中學崇思樓等。著名徐家匯天主教堂去年12月即開始翻修,今年秋季將回復中世紀哥德式教堂風貌。
除了有歷史中西方文明建築的加持外,徐家匯也蘊含豐富文化底蘊。近一個世紀中,徐家匯是大陸唱片產業的發祥地,也見證了上海電影業的繁榮時期。上世紀40、50年代被譽為當時華人電影「最賣座影片」之一的《鳥籠》即是在上海拍攝,這部電影出品方「文華影業公司」舊址即在徐家匯漕溪路,也就是如今的上海電影博物館。
而被稱為「徐家匯的後花園」的衡山坊由1930、40年代的民房改建,過去是上海灘著名的高級住宅區,吸引不少文人雅士,且位於充滿異國風情的衡山路,街邊的法國梧桐樹林蔭,再加上匯聚不少獨特的餐廳、畫廊、精品店,歷史風情濃厚的老洋房,早已是文青消磨時間的最新上海地標。
吸引不少文青、外國人
在衡山坊中的「衡山‧和集」書店,也是大陸實體書店向新型態轉型最具代表性的書店。3層樓的建築、空間不大,一進門咖啡廳即在左手邊,在寒冷的冬天,咖啡香與書香溫暖人心,吸引不少文藝青年和外國人前來。一樓主要是文學、社科、電影類書籍、二樓主要是藝術設計類、三樓主要是雜誌,在書籍的選品上即樹立了其獨樹一格且藝文濃厚的風格。
作者介紹
勵心如

高市青創貸款破萬件、88億資金挹注 創業動能看漲
即時新聞2025-10-30

從台灣出發的電商品牌 「小眾市場」的全球新藍海
即時新聞2025-10-30

創業新手的雙11生存指南 「3大行銷錯誤」不要犯
即時新聞2025-10-30

消費者理性回歸!雙11行銷重點從價格戰轉向品牌信任
即時新聞2025-10-30

把握雙11檔期!從直播帶貨到AI客服 電商創業者的新策略
即時新聞2025-1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