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 金控挖商機

2016-04-12 作者/陳怡慈

人民幣國際化 金控挖商機
圖/經濟日報提供 第六屆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三經論壇)20日將於香港登場,代表台灣與會的富邦、中信、開發三大金控,關注人民幣國際化的最新動態。 富邦金總經理許婉美指出,應掌握人民幣國際化和各項商品開放先機,增加第三方使用程度,與國際接軌。中信金認為,整體境外人民幣中心發展,台灣應與港、星互補。開發金強調,善用香港採人民幣結算或連結人民幣資產金融商品的重要。 許婉美表示,去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 (IMF)正式宣布,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計算籃中,新的計算籃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正式生效。伴隨大陸經濟崛起,各國央行外匯準備及投資人增加持有,人民幣將逐步發展成為國際準備貨幣。 許婉美指出,兩岸三地資本市場具不同特色,未來推動金融合作與創新,可借重香港在市場監管制度及金融法規基礎,結合台灣在中小企業創業融資,及支持科技產業成長壯大的特殊經驗,加上大陸在數位金融技術與應用領先優勢,發展兼具兩岸三地特色的金融商品,行銷亞洲各國及全世界。 中國信託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是大陸已定的政策,增加國際金融市場的話語權,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益顯其重要,所以人民幣國際化的首要要務,在於增進使用者的誘因。為達此戰略目標,架構一個無論深度、廣度皆可媲美其他國際貨幣的資本市場,成為必要措施。 中國信託表示,短期來看,對資本帳進一步開放,可能導致市場動盪的疑慮,超越了國際化目標的長遠考量,當務之急是趁國際美元強勢稍歇,穩定人民幣匯率預期心理,伺經濟基本面整個大盤落底有起色,市場不致過度驚慌時,再來談資本帳的開放。 開發金控旗下凱基證券(香港)營運總裁黃集蔚指出,香港做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有眾多採人民幣結算或連結人民幣資產的金融商品,面對人民幣境內外匯、利率與流動性的差異,應積極建立境內外的利、匯率交換造市商,可從事跨境收益權交換(Cross-Border Swap)的機制,並能有效監管與具備高透明度,如此對香港做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都將有十分正面的貢獻。 黃集蔚指出,香港除了民間消費與企業貿易等實體經濟經常使用人民幣,更大的優勢是有多種人民幣計價或連結人民幣資產的金融商品。像香港上市的國企股(H股),QFII或RQFII相關產品、點心債等,這些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商品與資產,在次級市場買賣遠比實體經濟交易量大很多。
作者介紹
陳怡慈
創業搶先報
1111人力銀行logo
1111創業加盟logo
1HR 1111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logo
線上客服系統
增加你的品牌影響力!
立即撥打專線:
02-2746-9797
(客服時間:AM9:00~PM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