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創業〉「植」感暖男創業物語──專訪小山舍
2016-05-09 作者/黃柏軒

「你會跟你的植物說話嗎?」我向阿丹拋出了這樣一個疑問,他苦笑答:「怎麼每個人都問這題啊……會啦,有時會問植物們今天好不好?是不是想多照點太陽?但只是自問自答。」對待多肉植物時罕得的溫柔與細膩,展現暖男的風範,也是讓「小山舍」欣欣向榮之因。
2013年開始,台灣颳起一陣「多肉植物」風,這些照顧起來簡單、造型可愛多變的植物,已是都市人心靈寄託的新寵。Ray、阿丹、Roger這三個來自鄉下、從小就愛種植物的男生,2013年在埔里一起成立了「小山舍」專賣多肉植物,為每株植栽量身訂做水泥創作盆器,每張植栽的照片都美得令人屏息。阿丹說,他們的初衷是「適得其所」:「沒有一株植物是醜的,需要的是對的盆器、對的空間。人看世界的眼光也是盛裝生活的容器,態度對了,就能安身立命。」
地震文牽線 終能適得其所
創業對他們而言,是為自己爭取「適得其所」的機會。起初,阿丹和Ray以多肉植物策劃了一場「小食植物展」大受好評,兩人決定一起回到埔里成立工作室。才剛安頓好,中部就發生大地震,Ray跟阿丹在臉書上PO文報平安,引來阿丹很久沒聯絡的高中同學、正港埔里人Roger的關注。
其實,任藝術家助理的阿丹、待社造單位的Ray,與曾任美術館館員、旅遊公司設計的Roger,正各自面臨工作重複度太高、工時過長的問題,都想逃離都市讓自己慢下來,且不約而同共有著「歸園田居」夢想,因一場展覽以及地震而獲得結盟契機,從此成為互補的工作伙伴。
從所學出發 三人配合無間
阿丹負責文字與攝影,擔任文膽角色,亦是主要發言人,出版品《日日多肉》也由他主筆,有人類學研究背景的他,不會只想著抽象的理念,更願意扮演要求邏輯與紀律的「訓導主任」。
被管得最痛苦的,則是負責盆器設計製作的Ray,因受藝術研究所師徒制的「做中學」訓練,總是「想到就先做,之後再調整」,憑靠直覺的藝術家性格,創業之初很難適應定時交件的要求,「有時會想跑開」,他苦笑道。經歷一段磨合後,學會在「製作產品」跟「創作作品」兩種狀態間取得平衡。
最晚加入的Roger畢業於美術系,擔任品牌行銷,針對團隊屬性與市場現況,經營方針調整為少量製作的精品路線,果然吸引來很多重視美感的行家。「大量製造的水泥盆器太多了,要做出品牌價值,就要發揮我們在美學上的優勢,將水泥盆器做得像陶器一樣精緻。」
創業就是要:自己推著自己走
創業後,心態有什麼改變嗎?Ray說:「上班族面對的是做不完的工作,是被別人推著走;創業後得自己找事做,自己推才會走。」多肉植物與水泥盆器的組合在他們創業同年大紅,造成一窩蜂大量製造的現象,也讓他們面臨一定要做出市場區隔才能生存的難關。但他們認為:「在框框裡做事,就永遠在小區塊裡輪迴,成長的空間很小。」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植物,我聊到以前種的香草,明明都照花店說的澆水施肥,為何還是很快就死掉?阿丹說:「就算再施肥,盆土的養分還是有限。要定期更換土壤,植物才能順利長大。花店不會跟你說──因為死了你才會去買新的啊。」勇於脫離已經沒有養分的舒適圈,才有機會適得其所地成長!
作者介紹
黃柏軒

搶攻22.5億市場商機!台北國際連鎖加盟大展世貿揭幕
即時新聞2025-09-16

面對創業高失敗率如何提升成功率?郭士維:創業首重「心態」
即時新聞2025-08-26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台北會館開幕 吳永強:邁向「千品牌、萬人才」願景
即時新聞2025-08-26

一杯涼到底的生意 手搖創業趨勢大解析
即時新聞2025-08-21

北分署創客基地輔導青年創業 DIY數位相機募資破60萬
即時新聞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