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建「亞洲矽谷」? 專家:先學韓國

2016-12-02 作者/胡毓玲

台灣建「亞洲矽谷」? 專家:先學韓國

 蔡英文政府力拼在台灣打造「亞洲矽谷」,振興本地創新產業。創投創業專家指出,政府應扮演領頭羊角色,活絡集資市場,鬆綁相關法規,並借鏡南韓、新加坡「跟投」經驗,引進美國創投思維,協助資方度過轉型期,才能真正吸引人才赴台創業。

「對他們(民間投資人)來講,去投資房地產,可能比創投賺得更快。」亞洲矽谷計畫顧問、矽谷創投資本橋(InnoBridge Capital)合夥人翁嘉盛1日在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表示,其實民間有充裕資金,但因投資報酬率太低、稅負過高等考量,不願出手投資初創企業,這反映了資源誤導問題,資金被導向非生產型企業。因此,在稅務方面給予減免,強化投資動機,是必要手段之一。

亞洲矽谷由蔡英文總統提出,政策訴求以物聯網及智慧產品產業為中心,希望讓台灣成為矽谷供應鏈,並吸引亞洲年輕人到桃園進行創業。該計畫標榜藉由建構一個以研發為本的創新創業生態系,讓台灣從「資訊科技」(IT)走向「物聯網」(IoT),政策主要包括資金上的協助(天使、創投、加速器)、人才上的協助(人才媒合與交流)、專業上的幫助(法規、會計服務)與示範場域的提供(實驗、試點地點)。

翁嘉盛說,台灣缺乏天使、創投,資本市場不夠活絡,是本地科技人才出走的重要原因,因此台灣政府必須帶頭做集資,讓需要資金的創新人才能夠拿到錢。

不過,許多創新創業相關產業的人士反映,法規鬆綁及政府扶持才是重點。紐約新創科技公司「Elemental Path」創辦人杜俊諺說(Arthur Tu)指出,在美國,資方至多拿兩到三成股份,但在台灣,只要資方掏錢,通常就能掌握過半持股,對創業者相當不利。

杜俊諺指出,為鼓勵民間投資人接受美國創投思維,南韓及新加坡政府已提出相對應的「比例跟投」(matching)政策,例如資方投注50萬美金,政府也跟投50萬美金,甚至直接做為政府補助(grant),不拿新創公司的股份,台灣政府或可借鏡其他國家經驗,協助資方度過轉型期。

 

作者介紹
胡毓玲
創業搶先報
1111人力銀行logo
1111創業加盟logo
1HR 1111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logo
線上客服系統
增加你的品牌影響力!
立即撥打專線:
02-2746-9797
(客服時間:AM9:00~PM5:30)